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:2000-2011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1.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| 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| ·论文的基本思路 | 第14-17页 |
| 2.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| 第17-26页 |
| ·理论基础 | 第17-19页 |
| ·增长极理论 | 第17页 |
| ·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| 第17页 |
| ·极化一涓滴效应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·倒“U”型学说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9-26页 |
| ·研究区域界定 | 第19-21页 |
| ·测度指标选取 | 第21-22页 |
| ·测度方法选取 | 第22-26页 |
| 3. 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 | 第26-33页 |
| ·经济发展总体动态 | 第26页 |
| ·经济发展空间结构 | 第26-33页 |
| ·动态过程 | 第26-31页 |
| ·空间结构 | 第31-33页 |
| 4. 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及分解 | 第33-41页 |
| ·地市州经济差异及变化 | 第33-36页 |
| ·经济差异测算 | 第33-34页 |
| ·测算结果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·两大区域经济差异及变化 | 第36-38页 |
| ·经济差异测算 | 第36-38页 |
| ·测算结果分析 | 第38页 |
| ·区域经济差异地区分解 | 第38-41页 |
| 5. 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结构 | 第41-53页 |
| ·数据的整理和标准化 | 第41-43页 |
| ·变量是否适合因子分析的检验 | 第43-45页 |
| ·主成分的确定 | 第45-47页 |
| ·因子旋转 | 第47-48页 |
| ·主成分与综合得分计算 | 第48-50页 |
| ·评价结果解析 | 第50-53页 |
| 6. 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 | 第53-61页 |
| ·自然禀赋差异 | 第53-54页 |
| ·区位交通差异 | 第54-55页 |
| ·经济基础差异 | 第55页 |
| ·产业结构差异 | 第55-56页 |
| ·要素投入差异 | 第56-58页 |
| ·对外开放程度差异 | 第58-59页 |
| ·政策环境差异 | 第59-61页 |
| 7. 湖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| 第61-64页 |
| ·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 | 第61页 |
| ·发挥增长极辐射与带动功能 | 第61-62页 |
| ·调整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| 第62页 |
| ·构建多层次交通通讯网络体系 | 第62页 |
| ·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| 第62-64页 |
| 8. 结论与不足 | 第64-66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64-65页 |
| ·不足与展望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