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其他化学工业论文--发酵工业论文--发酵法制氨基酸论文

L-苏氨酸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4页
中文文摘第4-7页
目录第7-12页
第1章 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·L-苏氨酸的理化性质第12页
   ·L-苏氨酸的应用第12-13页
   ·L-苏氨酸的生产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水解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化学合成法第14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法第14页
   ·L-苏氨酸的现状与前景第14-15页
   ·微生物培养基的优化及分批补料发酵工艺的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重组菌的质粒稳定性第15页
     ·不同的发酵条件对微生物的发酵生产代谢产物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种子培养基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第16页
     ·其他添加物的影响第16页
     ·发酵罐上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的研究第16页
   ·论文的立题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8页
第2章 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产苏氨酸性能的研究第18-36页
   ·前言第18-19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19-22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19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设备第19-20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、药品第20页
     ·相关溶液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四氯苯醌乙醇溶液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葡萄糖标准溶液第21页
       ·硼砂缓冲溶液第21页
       ·蒽酮试剂第21页
       ·L-苏氨酸标准溶液第21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·保种培养基(斜面、平板培养基)(g/L)第21页
       ·摇瓶种子培养基(g/L)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·起始摇瓶发酵培养基(g/L)第22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菌种的培养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·种子培养第22页
       ·摇瓶种子培养第22页
       ·摇瓶发酵培养第22页
     ·实验相关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·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菌体浓度的测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·硫酸链霉素抗性检测第23页
       ·培养基pH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·L-苏氨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3页
       ·发酵液中L-苏氨酸产量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3-33页
     ·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的菌体形态学特征以及生理特性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·硫酸链霉素的耐受性实验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·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的生理生化特定测定第25-28页
     ·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菌体浓度的测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·L-苏氨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9页
     ·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在不同环境条件中发酵生产L-苏氨酸的研究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的装液量对于L-苏氨酸产量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的接种量对于L-苏氨酸产量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的摇床温度对于L-苏氨酸产量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的摇床转速对L-苏氨酸产量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3-36页
第3章 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摇瓶分批发酵生产L-苏氨酸的研究第36-58页
   ·前言第36-37页
   ·实验条件第37-39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37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设备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、药品第38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保种培养基(斜面、平板培养基)(g/L)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摇瓶种子培养基(g/L)第39页
       ·起始摇瓶发酵培养基(g/L)第39页
       ·优化后的摇瓶种子培养基(g/L)第39页
       ·优化后的摇瓶发酵培养基(g/L)第39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·菌种的培养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种子培养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摇瓶种子培养第40页
       ·摇瓶发酵培养第40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40页
       ·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质粒稳定性的测定第40页
       ·L-苏氨酸产量的检测第40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0-44页
     ·种子培养基的优化第40-42页
     ·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种子培养时间的确定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硫酸链霉素的抗性选择压力对于质粒稳定性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·优化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的摇瓶发酵培养基第44-53页
     ·Plackett-Burman实验设计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进行最陡爬坡实验第46-47页
     ·Box-Behnken实验设计与响应面分析的实验结果第47-53页
   ·添加物对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发酵生产的影响第53-56页
     ·添加L-蛋氨酸对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发酵生产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添加生物素对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发酵生产的影响第54页
     ·添加L-异亮氨酸对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发酵生产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添加硫胺素对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发酵生产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8页
第4章 摸索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在5L发酵罐上的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第58-72页
   ·前言第58页
   ·实验条件第58-60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58-59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设备第59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、药品第59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·保种培养基(斜面、平板培养基)(g/L)第59页
       ·摇瓶种子培养基(g/L)第59页
       ·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(g/L)第59-60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培养方法第60页
       ·摇瓶种子培养方法第60页
       ·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在5L发酵罐上的发酵培养方法第60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·发酵液中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菌浓的检测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·发酵液中残糖浓度的检测第61页
       ·发酵罐上溶氧、温度、pH等实验参数的检测第61页
       ·发酵液中L-苏氨酸产量的检测第61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1-69页
     ·5L发酵罐中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的研究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的接种量对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补料分批发酵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·初始蔗糖浓度对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补料分批发酵的影响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·蔗糖维持浓度对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发酵生产L-苏氨酸的影响第64-67页
     ·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在5L发酵罐中的补料分批发酵过程曲线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添加L-蛋氨酸对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补料分批发酵的影响第68页
     ·添加L-异亮氨酸对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补料分批发酵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9-72页
第5章 总结与展望第72-76页
   ·总结第72-74页
   ·展望第74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84页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4-86页
致谢第86-88页
个人简历第88-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PP/OBC共混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
下一篇:“金花”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茶叶成分的生物转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