锅炉受热面灰污的监测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| ·灰污对设备和运行的影响 | 第9-10页 |
| ·难点与存在的问题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| ·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3-14页 |
| 第2章 不同锅炉灰污测量方式综述 | 第14-29页 |
| ·国内外积灰结渣监测方法 | 第14-17页 |
| ·硬件测量方法 | 第17-24页 |
| ·X 射线灰垢厚度测量仪 | 第17-18页 |
| ·声学测温仪 | 第18-20页 |
| ·红外传感测温器 | 第20-23页 |
| ·安装热流计或热电偶 | 第23-24页 |
| ·软测量方法 | 第24-28页 |
| ·计算机在线监测(热平衡法) | 第24-25页 |
| ·人工神经网络 | 第25-2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第3章 基于克里格模型的灰污测量方法 | 第29-35页 |
| ·简单克里格估计模型 | 第30-33页 |
| ·随机函数 | 第30页 |
| ·简单克里格估计 | 第30-31页 |
| ·协方差函数的选择 | 第31-33页 |
| ·广义克里格模型 | 第33页 |
| ·克里格模型的优异性 | 第33-34页 |
| ·应用的广泛性 | 第33页 |
| ·优良的鲁棒性 | 第33-34页 |
| ·模型的计算流程 | 第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4章 灰污测量应用研究 | 第35-52页 |
| ·实时监测对流受热面积灰的机理 | 第35页 |
| ·实时监测对流受热面积灰的实现 | 第35-36页 |
| ·对象描述 | 第36-37页 |
| ·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| 第37页 |
| ·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即克里格模型的建立 | 第37-40页 |
| ·输入量的选取 | 第37-39页 |
| ·人工神经网络及克里格模型的验证 | 第39-40页 |
| ·自适应克里格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比较 | 第40-50页 |
| ·对建模数据的逼近能力对比 | 第41-44页 |
| ·两者对未知信息的预测能力对比 | 第44-50页 |
| ·比较结果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2-54页 |
| ·总结 | 第52-53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53页 |
| ·展望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58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