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1章 社区调解合作模式概述 | 第8-12页 |
·社区调解合作模式界定 | 第8-9页 |
·合作模式下社区调解组织的概念及性质 | 第8-9页 |
·合作模式下社区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 | 第9页 |
·社区调解合作模式的特点分析 | 第9-12页 |
·多元的解纷理念 | 第9-11页 |
·独立的解纷主体 | 第11页 |
·非程序化的解纷外观 | 第11页 |
·灵活的解纷方式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社区调解合作模式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12-18页 |
·发展社区调解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| 第12-14页 |
·解纷资源稀缺是发展社区调解合作模式的客观原因 | 第12页 |
·提供多元化解纷渠道是纠纷主体的主观需求 | 第12-13页 |
·诉讼和其他调解方式存在缺陷是发展合作调解的助动力 | 第13-14页 |
·社区调解合作模式的可行性论证 | 第14-18页 |
·社区调解合作模式的现实基础─以上海市杨伯寿调解工作室为例 | 第14-17页 |
·发展社区调解合作模式的文化基础 | 第17-18页 |
·发展社区调解合作模式的制度基础 | 第18页 |
第3章 发展社区调解合作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18-22页 |
·社区调解合作模式的自身问题 | 第18-21页 |
·合作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缺陷 | 第18-20页 |
·人员结构组成不合理 | 第20页 |
·调解过程缺乏技术性 | 第20页 |
·政府购买与行政干扰形成悖论 | 第20-21页 |
·缺乏配套的监督和保障机制是发展的隐患 | 第21-22页 |
·缺乏配套监督机制 | 第21-22页 |
·缺乏司法保障机制 | 第22页 |
第4章 解决社区调解合作模式问题的对策分析 | 第22-32页 |
·完善社区调解合作模式的自身建设 | 第22-27页 |
·引进高素质的解纷资源 | 第22-23页 |
·调解程序和技术的创新 | 第23-25页 |
·在政府购买中寻求独立 | 第25-27页 |
·建立社区调解合作模式监管机制 | 第27-32页 |
·自我监督与管理 | 第27-29页 |
·健全他律机制 | 第29-30页 |
·完善社区合作调解与诉讼的衔接 | 第30-32页 |
结论 | 第32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5页 |
致谢 | 第35-36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