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一部分 前言 | 第10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(一) 中国心理咨询实践及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(二) 咨询者的反应模式及其作用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(一) 检测心理援助技术模型中文版效度 | 第12-13页 |
(二) 了解以中文为咨询语言的咨询中咨询者的言语反应模式 | 第13页 |
(三) 探究不同理论流派的咨询者的言语反应模式的差别 | 第13页 |
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3-30页 |
一、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3-20页 |
(一) 心理咨询 | 第13-17页 |
(二) 心理咨询者的技术 | 第17-2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历史进展 | 第20-30页 |
(一) 国外研究历史进展 | 第20-27页 |
(二) 国内研究历史进展 | 第27-30页 |
第三部分 调查研究 | 第30-53页 |
一、研究目的和假设 | 第30-31页 |
(一) 研究目的 | 第30-31页 |
(二) 研究假设 | 第31页 |
二、研究工具、对象、方法和过程 | 第31-34页 |
(一) 研究工具 | 第31页 |
(二) 研究对象 | 第31-32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32-33页 |
(四) 研究过程 | 第33-34页 |
三、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34-48页 |
(一) 《心理援助技术模型》中文版效度 | 第34-40页 |
(二) 不同理论流派心理咨询者言语反应模式的比较分析 | 第40-41页 |
(三) 分类讨论中对模型翻译的修改 | 第41-48页 |
四、结论、讨论和建议 | 第48-53页 |
(一) 结论 | 第48-49页 |
(二) 讨论 | 第49-52页 |
(三) 建议 | 第52-53页 |
附录 | 第53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