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

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研究--以华县为例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—章 绪论第10-26页
   ·研究背景与论文缘起第10-13页
     ·城乡差距不断扩大,城乡统筹势在必行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科学技术水平进步,农村生产方式变化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农民生活标准提高,设施建设需求提升第12页
     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,生态保护迫在眉睫第12-13页
   ·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第13-21页
     ·国外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第15-21页
   ·研究对象、目的和意义第21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22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·研究思路、内容和框架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23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24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4-26页
第二章 县域城乡居民点现状特征及问题第26-31页
   ·农村人口大量减少第26-27页
   ·农村“空壳化”明显第27-28页
   ·城乡设施水平差距大第28-29页
   ·城镇中心地位不突出第29-3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三章 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第31-45页
   ·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带来农业耕作半径的变化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带来农业规模化经营变化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农村生产社会化趋势和生活的社会服务需求变化第33页
   ·设施配置经济门槛的基本要求第33-42页
     ·社会服务设施经济门槛要求第34-39页
     ·基础设施经济门槛要求第39-41页
     ·综合经济门槛要求第41-42页
   ·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防灾要求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综合减灾防灾要求第4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3-45页
第四章 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模式第45-54页
   ·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的理论依据第45-47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体系理论依据第45页
     ·城镇居民点体系理论依据第45-47页
   ·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的原则第47页
   ·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模式第47-52页
     ·城乡居民点体系等级、规模和职能第47-49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迁并整合策略第49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第49-51页
     ·城乡居民点设施配套标准第51-5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2-54页
第五章 华县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案例研究第54-83页
   ·区域概况第54-58页
     ·基本情况第54页
     ·自然地理第54-56页
     ·社会经济第56-58页
   ·居民点体系基本状况第58-63页
     ·城乡现状的基本状况第58-59页
     ·城乡居民点现状特征及问题第59-63页
   ·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第63-77页
     ·城乡居民点体系模式构建第63-70页
     ·城乡居民点空间结构重构第70-77页
   ·城乡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及综合交通保障体系第77-81页
     ·公共服务设施第77-80页
     ·综合交通体系第80-8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1-83页
第六章 结论第83-85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83-84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84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92页
附录1第92-94页
附录2第94-9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8-99页
致谢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社区规划研究
下一篇: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城市消防规划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