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7页 |
第一章 行政能力的概念 | 第17-21页 |
一、行政能力的定义 | 第17-18页 |
二、行政能力的特征 | 第18-19页 |
三、行政能力的原则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地方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行政能力弱化表现 | 第21-27页 |
一、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行政能力要求 | 第21-23页 |
(一) 现场第一 | 第22页 |
(二) 积极应对 | 第22页 |
(三) 统筹安排 | 第22-23页 |
(四) 新闻同步 | 第23页 |
二、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行政能力弱化问题 | 第23-25页 |
(一) 行政不作为现象 | 第24页 |
(二) 政策执行偏离轨道 | 第24-25页 |
(三) 行政成本昂贵 | 第25页 |
三、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行政能力弱化的后果 | 第25-27页 |
(一) 延误时机 | 第25页 |
(二) 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| 第25-26页 |
(三) 对地方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弱化原因分析 | 第27-33页 |
一、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淡薄 | 第27页 |
二、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 | 第27-28页 |
三、执行环境不完善 | 第28页 |
四、地方利益至上 | 第28-30页 |
(一) 歪曲执行 | 第29页 |
(二) 盲目执行 | 第29-30页 |
(三) 越位执行 | 第30页 |
五、监管不力 | 第30-33页 |
(一) 人民群众监督意识的淡漠 | 第31页 |
(二) 监控运行方式单一 | 第31页 |
(三) 监控系统缺乏协调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提升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路径 | 第33-44页 |
一、主体方面 | 第33-35页 |
(一) 创新公务员选拔任用培训机制 | 第33-34页 |
(二) 实行行政问责制 | 第34-35页 |
二、生态环境方面 | 第35-39页 |
(一) 培育异于官僚文化的新型政府执行力文化 | 第36-37页 |
(二)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体系 | 第37-38页 |
(三) 坚持政府工作信息透明 | 第38-39页 |
三、制度方面 | 第39-44页 |
(一) 建立统筹兼顾的政府利益整合机制 | 第39-40页 |
(二) 重塑政府的组织架构 | 第40-42页 |
(三) 建立独立的政策监控体制 | 第42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9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