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茶自交不亲和性初步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油茶概述 | 第11-12页 |
·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| 第12-19页 |
·自交不亲和性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·自交不亲和性的分类及遗传学机制 | 第13-15页 |
·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| 第13-14页 |
·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| 第14-15页 |
·后期自交不亲和机制 | 第15-16页 |
·自交不亲和性的鉴定 | 第16-19页 |
·传粉生物学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亲和指数法 | 第17页 |
·荧光显微观察法 | 第17-18页 |
·花柱半离体培养法 | 第18-19页 |
·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9-21页 |
·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意义 | 第19-20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2 油茶开花传粉生物学研究 | 第21-3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3页 |
·材料 | 第21页 |
·试验地概况 | 第2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1-23页 |
·开花物候与花部特征观测 | 第21-22页 |
·花粉萌发率测定 | 第22页 |
·传粉昆虫观察 | 第22页 |
·花粉胚珠比(P/O)的测定 | 第22页 |
·田间授粉座果率调查及亲和指数测定 | 第22页 |
·果实性状与品质测定 | 第22-23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7页 |
·开花物候与花部特征观测 | 第23-24页 |
·花粉质量研究 | 第24页 |
·传粉昆虫访花行为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花粉胚珠比(P/O)和杂交指数(OCI)测定 | 第25-26页 |
·田间授粉坐果动态调查及亲和指数测定 | 第26-27页 |
·果实性状与品质测定 | 第27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27-30页 |
·油茶的传粉生物学 | 第28页 |
·油茶自交亲和性探讨 | 第28-30页 |
3 油茶自交与异交亲和性观察 | 第30-3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材料 | 第30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授粉试验与采样时期 | 第30-31页 |
·自交与异交花柱荧光显微观察 | 第31页 |
·自交与异交花柱扫描电镜观察 | 第31页 |
·自交与异交子房切片荧光观察 | 第31页 |
·图片处理与数据分析 | 第3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自交与异交花粉管在柱头和花柱中的行为 | 第31-32页 |
·自交与异交花粉管在子房中的行为 | 第32页 |
·自交花粉管在子房中的不正常行为 | 第32-33页 |
·自交与异交花粉管生长情况比较 | 第33-34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34-36页 |
4 油茶自交与异交细胞解剖学研究 | 第36-4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材料 | 第3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授粉与取材 | 第36-37页 |
·整体染色透明法 | 第37页 |
·石蜡切片法 | 第37页 |
·胚珠大小的比较 | 第3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2页 |
·异交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观察 | 第37-38页 |
·自交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观察 | 第38-39页 |
·自交败育胚珠发育情况 | 第39-40页 |
·自交与异交胚珠发育情况统计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42-46页 |
5 结论与创新点 | 第46-49页 |
·结论 | 第46-47页 |
·油茶开花传粉生物学研究 | 第46页 |
·油茶自交与异交亲和性观察 | 第46-47页 |
·油茶自交与异交细胞解剖学研究 | 第47页 |
·创新点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9页 |
图版说明 | 第59-64页 |
图版标注说明 | 第64-65页 |
图版 | 第65-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