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群运动的同步及其在行人流中的应用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| ·引言 | 第12-13页 |
| ·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其模型 | 第13-18页 |
| ·复杂网络的几个重要参量 | 第13-15页 |
| ·小世界网络的生成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·无标度网络的生成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·集群运动的同步及其在行人流中的应用 | 第18-21页 |
| ·复杂网络的同步 | 第18-19页 |
| ·在集群运动方面的同步 | 第19-20页 |
| ·行人流简介 | 第20-21页 |
| ·本文的工作 | 第21-24页 |
| 第二章 复杂网络的同步 | 第24-48页 |
| ·复杂网络同步的基本理论 | 第24-28页 |
| ·引言 | 第24页 |
| ·复杂网络同步的判据 | 第24-28页 |
| ·几类特殊网络的同步 | 第28-32页 |
| ·全局耦合网络 | 第28-29页 |
| ·最近邻耦合网络 | 第29-30页 |
| ·随机网络 | 第30-31页 |
| ·无标度网络 | 第31-32页 |
| ·星形网络 | 第32页 |
| ·提高网络同步能力的方法 | 第32-36页 |
| ·对于控制节点的方法 | 第32-34页 |
| ·考虑边的因素 | 第34-36页 |
| ·网络的最优同步 | 第36-42页 |
| ·关于具有最优同步能力矩阵的一般讨论 | 第36-39页 |
| ·层次网络的最优化 | 第39-42页 |
| ·求解最优权重矩阵 | 第42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| 第三章 网络结构和同步之间的关系 | 第48-66页 |
| ·通过降低网络的最大介数来提高同步能力的方法 | 第48-52页 |
| ·方法之一:随机交叉连边 | 第48-51页 |
| ·方法之二:网络结构微扰 | 第51-52页 |
| ·网络的簇团结构和同步能力之间的关系 | 第52-55页 |
| ·簇团同步和全局同步 | 第55-61页 |
| ·单层次网络 | 第55-58页 |
| ·双层次网络 | 第58-61页 |
| ·网络的整体同步与退同步现象 | 第61-66页 |
| 第四章 行人流 | 第66-101页 |
| ·行人流的基本模型和基本结果 | 第66-79页 |
| ·流体力学模型 | 第66-68页 |
| ·社会力模型 | 第68-72页 |
| ·偏随机行走模型 | 第72-77页 |
| ·离心力模型 | 第77-79页 |
| ·对模型的简单评述 | 第79页 |
| ·行人流的实测 | 第79-86页 |
| ·朝圣的实测 | 第81-83页 |
| ·对高密度行人流的分析 | 第83-86页 |
| ·Vicsek 模型在行人逃生问题中的应用 | 第86-93页 |
| ·Vicsek 模型简介 | 第86-88页 |
| ·具有有限视野半径的行人逃生模型 | 第88-93页 |
| ·行人绕障碍物的行走方式 | 第93-101页 |
| ·行人在空屋子内行走 | 第93-96页 |
| ·出口处障碍物对逃生时间的影响 | 第96-100页 |
| ·行人竞争对逃生时间的影响 | 第100-101页 |
|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101-105页 |
| ·论文总结 | 第101-103页 |
| ·网络最优同步能力的总结 | 第101-102页 |
| ·关于网络结构和同步能力之间关系的总结 | 第102-103页 |
| ·行人流的总结 | 第103页 |
| ·展望 | 第103-10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5-112页 |
| 致谢 | 第112-113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13-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