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代家庭不稳定问题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前言 | 第9-16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9页 |
二、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9页 |
三、学术史回顾 | 第9-14页 |
四、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五、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六、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汉代家庭结构的基本状况 | 第16-22页 |
一、家庭的起源及中国古代家庭的发展脉络 | 第16页 |
二、汉代的家庭结构与规模 | 第16-20页 |
三、两汉家庭结构的变迁及原因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汉代家庭不稳定的表现 | 第22-31页 |
一、汉代家庭不稳定的外在形式——破产与流亡 | 第22-23页 |
二、汉代家庭不稳定的内在表现 | 第23-31页 |
(一) 代际冲突 | 第23-25页 |
(二) 夫妻不睦 | 第25-29页 |
(三) 兄弟相阅 | 第29-30页 |
(四) 其他现象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造成汉代家庭不稳定的因素 | 第31-38页 |
一、天灾人祸的破坏 | 第31-34页 |
(一) 自然灾害 | 第31-33页 |
(二) 人为灾祸 | 第33-34页 |
二、道德观念的影响 | 第34-38页 |
(一) 父权制下的男性权威 | 第34-35页 |
(二) “夫为妻纲”思想下的妇女地位 | 第35-36页 |
(三) “强制分异”遗风下的财产纠纷 | 第36-37页 |
(四) 风俗习惯和其他因素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汉代政府为稳定家庭采取的措施 | 第38-51页 |
一、相关法律条文 | 第38-42页 |
(一) 针对暴力的立法 | 第38-39页 |
(二) 关于奸淫罪的惩罚 | 第39-40页 |
(三) 关于继承权的规定 | 第40-41页 |
(四) 其他法律规定 | 第41-42页 |
二、伦理教化推广 | 第42-47页 |
(一) “孝”伦理的推广 | 第42-44页 |
(二) 女德教育的深入 | 第44-47页 |
三、社会救助和优抚 | 第47-51页 |
(一) 赈济 | 第47-48页 |
(二) 假贷 | 第48-49页 |
(三) 安辑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7页 |
后记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