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《儒林外史》悲剧意蕴的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-20页 |
第一节 清人对《儒林外史》悲剧意蕴的评点研究 | 第13-15页 |
第二节 民国时期,鲁迅先生对《儒林外史》悲剧意蕴的研究 | 第15-17页 |
第三节 20世纪60至90年代学术界对《儒林外史》悲剧意蕴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第四节 90年代末至今学术界对《儒林外史》悲剧意蕴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《儒林外史》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 | 第20-35页 |
第一节 “康乾盛世”与社会弊端矛盾的暴露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家境突变与愤世嫉俗情绪的产生 | 第22-29页 |
第三节 文人交游与“不合时宜”的思想形成 | 第29-35页 |
第三章 《儒林外史》思想主旨中的悲剧意蕴 | 第35-42页 |
第一节 “文行出处”的缺失蜕变 | 第37-39页 |
一、文人文化智能的丧失 | 第37-38页 |
二、文人道德品行的堕落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“文行出处”的挽救幻灭 | 第39-42页 |
一、儒林文化的回光返照 | 第40页 |
二、文人理想的彻底幻灭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《儒林外史》人物形象的悲剧意蕴 | 第42-69页 |
第一节 八股腐儒的腐朽和覆灭 | 第42-52页 |
一、八股腐儒精神生命的麻木与消逝 | 第43-48页 |
二、八股腐儒现实境遇的悲惨与凄凉 | 第48-50页 |
三、八股腐儒制造的悲剧和惨案 | 第50-52页 |
第二节 假名士空虚与沉沦 | 第52-59页 |
一、假名士的心灵空虚与精神落寞 | 第53-54页 |
二、假名士的信仰荒芜与现实沉沦 | 第54-59页 |
第三节 真儒奇人的失败与幻灭 | 第59-66页 |
一、真儒挽救儒林的失败与理想的幻灭 | 第60-64页 |
二、奇人追求人格独立自由的现实困窘与心灵孤寂 | 第64-66页 |
第四节 “儒林边缘人物”无言的苦难 | 第66-69页 |
第五章 《儒林外史》表现悲剧意蕴的艺术技巧 | 第69-72页 |
第一节 “单-聚-分”叙事结构增添历史的悲凉沧桑感 | 第69-70页 |
第二节 曲笔的运用暗示现实的残酷与腐朽 | 第70-71页 |
第三节 外谑实悲的创作手法加强悲剧的感染力 | 第71-72页 |
结语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7页 |
后记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