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创新点摘要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·选题目的 | 第9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对村民选举的意义研究 | 第10页 |
·对村民选举经典模式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村民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对村民选举问题的对策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民选举参与的重要作用 | 第14-18页 |
·村民选举参与的内涵及特征 | 第14-15页 |
·村民选举参与的内涵 | 第14页 |
·村民选举的特征 | 第14-15页 |
·村民选举的重要作用 | 第15-18页 |
·提升村民的政治认同 | 第15-16页 |
·保障和落实村民的政治权利 | 第16页 |
·表达和实现村民的利益诉求 | 第16-17页 |
·制约和监督农村公共权力运行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村民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3页 |
·村民参选态度冷漠 | 第18页 |
·竞选目的私利化 | 第18页 |
·少数基层干部认识不足 | 第18-19页 |
·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矛盾冲突 | 第19-20页 |
·法律制度欠缺 | 第20-21页 |
·选举违法现象 | 第21-23页 |
·选举中的程序违法 | 第21页 |
·贿选 | 第21页 |
·指选、派选 | 第21-22页 |
·破坏选举 | 第22-23页 |
第四章 村民选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| 第23-30页 |
·经济利益分化所引发的生存环境复杂化 | 第23-24页 |
·经济发展制约村民选举积极性 | 第23页 |
·村民对选举参与的非理性期望 | 第23-24页 |
·村民选举参与的相关制度运行低效 | 第24-26页 |
·选民资格界定不明确,候选人条件未加必要的限制 | 第24-25页 |
·村委会同基层政府以及党支部的关系界定不明确 | 第25页 |
·贿选现象与相关法律的不完善 | 第25-26页 |
·村民选举参与的意识仍然相对薄弱 | 第26-30页 |
·管理者推进和维护村民选举参与的意识薄弱 | 第26-27页 |
·村民法制观念淡薄,缺乏民主习惯 | 第27-30页 |
第五章 村民选举参与中矛盾的化解 | 第30-37页 |
·培育现代公民文化,提高广大农民行使民主的能力 | 第30-32页 |
·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,提高农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| 第30-31页 |
·发展民主合作的新型乡村关系,增强基层管理者推进选举的服务意识 | 第31-32页 |
·规范村民选举参与程序,增强村民选举的透明性 | 第32-33页 |
·规范选举资格制度 | 第32-33页 |
·规范选举行为确保选举程序合法化 | 第33页 |
·理顺乡村党政关系、构建科学高效的“两委”运行机制 | 第33-35页 |
·理顺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在选举中的关系 | 第33-34页 |
·理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在选举中的关系 | 第34-35页 |
·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确保村民选举的规范性和实际操作性 | 第35-37页 |
·基层党组织的监督 | 第35页 |
·村民的监督 | 第35-36页 |
·乡镇政府的监督 | 第36页 |
·其他监督办法 | 第36-37页 |
结论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1-42页 |
详细摘要 | 第42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