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城市保障性住宅设计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我国保障性住宅发展现状 | 第8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
·住房保障制度 | 第10页 |
·住房供应体系 | 第10-11页 |
·保障性住宅 | 第11页 |
·境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境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境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境内外研究述评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境内外保障性住宅设计实践借鉴 | 第16-37页 |
·境外保障性住宅设计经验借鉴 | 第16-30页 |
·新加坡组屋 | 第16-20页 |
·日本公共住宅 | 第20-24页 |
·香港公屋 | 第24-30页 |
·境内保障性住宅发展进程 | 第30-36页 |
·我国保障性住宅政策发展历程 | 第30-34页 |
·我国保障性住宅的发展现状 | 第34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北京市保障性住宅发展概况及问题分析 | 第37-51页 |
·北京市保障性住宅发展概况 | 第37-44页 |
·北京市保障性住宅种类构成 | 第37-40页 |
·北京市保障性住宅建设现状 | 第40-44页 |
·北京市保障性住宅问题现状 | 第44-49页 |
·差异性研究方面 | 第44-45页 |
·规划设计方面 | 第45-46页 |
·建设标准方面 | 第46-48页 |
·建造品质方面 | 第48-49页 |
·其他方面 | 第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4章 保障性住宅设计策略 | 第51-89页 |
·保障性住宅功能空间面积指标 | 第51-61页 |
·保障性住宅套内空间构成 | 第51页 |
·套内功能空间面积指标 | 第51-61页 |
·保障性住宅套型模块设计 | 第61-70页 |
·厨卫模块设计 | 第61-63页 |
·套型模块设计 | 第63-67页 |
·套型灵活性设计 | 第67-69页 |
·套型模块组合平面 | 第69-70页 |
·保障性住宅住栋形式分析 | 第70-80页 |
·常见住栋形式特点分析 | 第70-74页 |
·保障性住宅适用的住栋形式 | 第74-75页 |
·住栋技术经济指标 | 第75-80页 |
·保障性住宅全装修配置标准 | 第80-83页 |
·推行住宅全装修的意义 | 第80-81页 |
·住宅全装修配置标准 | 第81-82页 |
·住宅全装修成本分析 | 第82-83页 |
·保障性住宅绿色环保技术措施 | 第83-88页 |
·节能与能源利用 | 第84-85页 |
·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| 第85-86页 |
·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 | 第86-87页 |
·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| 第87-8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第5章 北京市保障性住宅建设实施建议 | 第89-93页 |
·规划设计层面 | 第89-90页 |
·优化保障性住宅城市规划 | 第89页 |
·完善保障性住宅设计标准建设 | 第89-90页 |
·完善保障性住宅面积计算方法 | 第90页 |
·建设管理层面 | 第90-91页 |
·优化保障性住宅供应结构 | 第90页 |
·保证保障性住宅建设用地供应 | 第90-91页 |
·创新保障性住宅融资方式 | 第91页 |
·丰富保障性住宅建设主体 | 第91页 |
·运营管理层面 | 第91-92页 |
·完善个人住房信息平台建设 | 第91页 |
·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| 第91-92页 |
·建设可持续性运营机制 | 第92页 |
·政策法规层面 | 第92-93页 |
·完善保障性住宅立法建设 | 第92页 |
·完善配套政策建设 | 第92-93页 |
结论 | 第93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2页 |
致谢 | 第102-103页 |
附录 1 保障性住宅相关标准对比一览表 | 第103-104页 |
附录 2 北京市保障性住宅项目调研表 | 第104-106页 |
附录 3 北京市保障性住宅套内面积调研数据统计 | 第106-107页 |
附录 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