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5页 |
中文文摘 | 第5-8页 |
目录 | 第8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3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4-21页 |
一、农村土地资源 | 第14-16页 |
二、欠发达地区 | 第16-18页 |
三、农村城镇化 | 第18-21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21-27页 |
一、农村城镇化相关理论及发展研究 | 第21-25页 |
二、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| 第25-27页 |
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| 第27-28页 |
一、研究的意义 | 第27-28页 |
二、研究的内容 | 第28页 |
第五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28-32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28-29页 |
二、技术路线 | 第29-31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31-32页 |
第六节 研究创新 | 第32-33页 |
一、主要的创新点 | 第32页 |
二、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32-33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33-45页 |
第一节 马克思地租理论 | 第33-36页 |
一、主要内容概述 | 第33-35页 |
二、理论的运用和启发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产权理论 | 第36-37页 |
一、主要内容概述 | 第36-37页 |
二、理论的运用和启发 | 第37页 |
第三节 制度变迁理论 | 第37-43页 |
一、主要内容概述 | 第37-42页 |
二、理论应用和启发 | 第42-43页 |
第四节 聚集经济理论 | 第43-45页 |
一、主要内容概述 | 第43-44页 |
二、理论运用和启发 | 第44-45页 |
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城镇化的困境 | 第45-59页 |
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史和意义 | 第45-49页 |
一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阶段 | 第45-46页 |
二、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分析 | 第46-47页 |
三、农村城镇化的意义 | 第47-49页 |
第二节 | 第49-51页 |
二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| 第49-50页 |
三、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契机 | 第50-51页 |
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的“三难” | 第51-54页 |
第四节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突破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困境重要途径 | 第54-59页 |
一、小城镇的聚集经济效应 | 第54-55页 |
二、土地资源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小城镇聚集的关键因素 | 第55-56页 |
三、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| 第56-59页 |
第四章 农村建设用地优化配置促进城镇人口集聚 | 第59-74页 |
第一节 宅基地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建设用地的主体 | 第59-61页 |
一、宅基地的形成与发展 | 第59-60页 |
二、宅基地产权性质分析 | 第60页 |
三、欠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配置效率及特点 | 第60-61页 |
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效率配置现状经济学分析 | 第61-65页 |
一、寻租现象与农村宅基地低效率配置 | 第61-62页 |
二、宅基地的入市限制是寻租现象的根源 | 第62-65页 |
第三节 宅基地入市有利于提高城镇人口集聚效益 | 第65-69页 |
一、宅基地入市的可行性分析 | 第65-67页 |
二、宅基地的转让有利于农村人口的迁移外出 | 第67-68页 |
三、宅基地的集中使用和交易有利于城镇人口聚集 | 第68-69页 |
第四节 创新土地权能组合,提高建设用地配置效率 | 第69-74页 |
一、优化宅基地的取得制度 | 第70-71页 |
二、增强宅基地流转权能,实现土地资源有效配置 | 第71-72页 |
三、加强宅基地优化配置的制度保障 | 第72-74页 |
第五章 农业用地优化配置促进城镇产业发展 | 第74-91页 |
第一节 农业产业梯度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| 第74-77页 |
一、产业集中提高城镇聚集效应 | 第74-75页 |
二、农业产业的梯度发展实现城镇产业集中 | 第75-76页 |
三、欠发达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比较优势 | 第76-77页 |
第二节 农地的规模经营提供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| 第77-84页 |
一、农地规模经营的历史变迁 | 第77-79页 |
二、农业规模经营的国际比较 | 第79-81页 |
三、农业规模经营的经济学分析 | 第81-82页 |
四、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的使用效率 | 第82-84页 |
第三节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,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| 第84-86页 |
一、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济效益评估的DEA模型 | 第84-85页 |
二、农地规模经营的现实可行性分析 | 第85-86页 |
第四节 改革产权制度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和产业集聚 | 第86-91页 |
一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 | 第86-88页 |
二、选择适度规模的经营方式 | 第88-89页 |
三、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中的政府职能 | 第89-91页 |
第六章 土地发展权配置促进城镇功能建设 | 第91-116页 |
第一节 城镇功能建设推进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 | 第91-94页 |
一、城镇功能完善促进城镇的集聚效应 | 第91页 |
二、欠发达地区城镇功能建设面临资金困境 | 第91-92页 |
三、土地发展权交易是解决欠发达地区城镇建设资金的关键 | 第92-94页 |
第二节 土地发展权的概念、性质和法理基础 | 第94-98页 |
一、土地发展权的概念 | 第94-95页 |
二、土地发展权的性质 | 第95页 |
三、土地发展权的国际比较 | 第95-96页 |
四、土地发展权创设的法理学基础 | 第96-98页 |
第三节 土地发展权交易的经济学分析 | 第98-109页 |
一、土地外部性是土地发展权创设的经济基础 | 第98-103页 |
1、外部性的概念 | 第98-99页 |
2、土地外部性的分析 | 第99-102页 |
3、土地发展权创设解决外部性问题 | 第102-103页 |
二、土地发展权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| 第103-109页 |
第四节 土地发展权创设的制度框架设计 | 第109-116页 |
一、确立土地发展权的法律地位 | 第109页 |
二、明确土地发展权的基本分类和功能 | 第109-111页 |
三、建立土地发展权交易市场 | 第111-112页 |
四、规定土地发展权的归属 | 第112-116页 |
第七章 福建省光泽县止马镇小城镇建设社会实验报告 | 第116-153页 |
第一节 小城镇建设社会实验的概括 | 第116-118页 |
第二节 止马镇小城镇建设社会实验的思路和步骤 | 第118-121页 |
第三节 止马镇小城镇建设社会实验项目建设 | 第121-149页 |
一、住宅商贸综合区项目建设 | 第121-131页 |
二、土地整理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 | 第131-137页 |
三、土地的规模经营社会实验 | 第137-144页 |
四、招商引资社会实验 | 第144-149页 |
第四节 小城镇综合试点改革社会实验效果评价 | 第149-153页 |
第八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| 第153-175页 |
第一节 土地制度变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| 第153-158页 |
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呈藕合效应 | 第158-163页 |
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变迁 | 第163-169页 |
一、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变迁 | 第163-164页 |
二、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 | 第164-166页 |
三、有关政策建议 | 第166-169页 |
第四节 农村城镇化进程离不开农民的土地利益保护 | 第169-1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5-18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187-188页 |
致谢 | 第188-18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89-1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