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7页 |
| 前言 | 第17-19页 |
| 上篇 仲景《伤寒论》中的脾胃学术思想 | 第19-61页 |
| 1 病因病机 | 第19-30页 |
| ·阳明里热燥屎内结 | 第19-21页 |
| ·虚热内扰胃气不和 | 第21页 |
| ·邪热入里胃燥津伤 | 第21-22页 |
| ·阳明热甚灼伤血络 | 第22页 |
| ·太阴阳虚胃中虚冷 | 第22-24页 |
| ·脾失健运水湿内停 | 第24-25页 |
| ·气机失调升降失常 | 第25-30页 |
| 2 症状体征 | 第30-39页 |
| ·阳明里热燥屎内结诸证 | 第30-32页 |
| ·郁热内扰胸膈证 | 第32页 |
| ·胃燥津伤证 | 第32-33页 |
| ·阳明热伤血络证 | 第33页 |
| ·脾胃虚寒诸证 | 第33-34页 |
| ·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诸证 | 第34-35页 |
| ·升降失调诸证 | 第35-39页 |
| 3 预防调护 | 第39-43页 |
| ·预防 | 第39页 |
| ·调护 | 第39-43页 |
| 4 演变预后 | 第43-46页 |
| ·阴阳和则愈 | 第43页 |
| ·从体质断预后 | 第43页 |
| ·从胃气断预后 | 第43-46页 |
| 5 治法方药 | 第46-59页 |
| ·阳道实寒凉以清降胃腑 | 第46-50页 |
| ·阴道虚温热以升补脾阳 | 第50-52页 |
| ·气机失常复其升降 | 第52-54页 |
| ·他经病证不忘脾胃 | 第54-59页 |
| 6 结论 | 第59-61页 |
| 下篇 《伤寒论》脾胃学术思想对隋唐宋金元时期脾胃学说形成的影响 | 第61-98页 |
| 伤寒学派:敷扬经旨奠定脾胃学说研究基石 | 第61-84页 |
| 1 孙思邈与《千金翼方》 | 第62-64页 |
| ·以方类证明治脾胃诸方适用范围 | 第62-63页 |
| ·总结病状明脾胃病证临床病证治疗 | 第63页 |
| ·伤寒宜忌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| 第63-64页 |
| 2 韩祗和与《伤寒微旨论》 | 第64-66页 |
| ·阐扬伤寒伤足不伤手 | 第64页 |
| ·阐扬脾胃病证治法 | 第64-65页 |
| ·从脾弱论阴黄 | 第65-66页 |
| ·调护重视脾胃 | 第66页 |
| 3 庞安时与《伤寒总病论》 | 第66-69页 |
| ·阐发脾胃病证 | 第67-68页 |
| ·阐发治法方药 | 第68页 |
| ·以胃气强弱断预后 | 第68-69页 |
| ·预防调护重脾胃 | 第69页 |
| 4 朱肱与《南阳活人书》 | 第69-73页 |
| ·从经络阐释脾胃病证 | 第70页 |
| ·从脉诊示脾胃的重要地位 | 第70-71页 |
| ·六经证治注重脾胃 | 第71-72页 |
| ·以脾胃功能断预后 | 第72-73页 |
| 5 许叔微与《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》 | 第73-76页 |
| ·直透经旨强调脾胃重要地位 | 第73-74页 |
| ·提纲挈领把握脾胃寒热虚实 | 第74-75页 |
| ·以症类证归纳总结脾胃病证 | 第75页 |
| ·传承仲景治疗调护脾胃病证 | 第75-76页 |
| 6 成无己与《注解伤寒论》、《伤寒明理论》 | 第76-80页 |
| ·敷扬经旨脾胃为本 | 第76-77页 |
| ·分析异同,彰明隐奥 | 第77-78页 |
| ·解名释义论方析奥 | 第78-80页 |
| 7 郭雍与《伤寒补亡论》 | 第80-83页 |
| ·采诸家言论太阴阳明 | 第80-81页 |
| ·发仲景旨补脾胃诸方 | 第81-82页 |
| ·以症类证促比较研究 | 第82-83页 |
| 8 结论 | 第83-84页 |
| 金元三派:多方发挥促脾胃学说形成 | 第84-98页 |
| 1 河间学派:寒凉清降保护胃阴 | 第85-89页 |
| ·强调脾胃在人身中的重要地位 | 第85-86页 |
| ·注重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 | 第86页 |
| ·从湿与气机升降论因机 | 第86-88页 |
| ·两治则奠定治疗学基础 | 第88-89页 |
| 2 易水学派:甘温升提健脾益气 | 第89-94页 |
| ·师仲景心重脾胃阳气之升发 | 第89-91页 |
| ·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| 第91-93页 |
| ·甘温升提健脾益气 | 第93-94页 |
| 3 丹溪学派:融汇诸家杂病治脾 | 第94-97页 |
| ·融汇诸家重脾阳胃阴 | 第95页 |
| ·论治杂病不忘脾胃 | 第95-97页 |
| 4 结论 | 第97-98页 |
| 结语 | 第98-100页 |
| 主要参考文献及书目 | 第100-102页 |
| 附录 综述《伤寒论》脾胃学说研究进展 | 第102-11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0-114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114-115页 |
| 致谢 | 第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