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6页 |
一、 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(一) 选题缘由 | 第8-9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二、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及反思 | 第9-10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及反思 | 第10-13页 |
三、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3页 |
(一) 大学教师 | 第13页 |
(二) 教学专业化 | 第13页 |
(三) 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 | 第13页 |
四、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五、 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| 第14-15页 |
(一) 文献法 | 第14页 |
(二) 历史分析法 | 第14页 |
(三) 访谈法 | 第14页 |
(四) 问卷调查法 | 第14页 |
(五) 分析工具 | 第14-15页 |
六、 论文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的演进 | 第16-23页 |
一、 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的恢复时期(1978-1985) | 第17-19页 |
二、 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的发展时期(1986-1998) | 第19-21页 |
三、 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完善时期(1999-至今)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| 第23-31页 |
一、 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的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5页 |
(一) 标准“宽泛” | 第23页 |
(二) 标准“模糊” | 第23-24页 |
(三) 标准“可操作性差” | 第24-25页 |
二、 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面临的挑战 | 第25-31页 |
(一) 国际竞争的挑战 | 第26-27页 |
(二) 学生成为“消费者”的挑战 | 第27-29页 |
(三) 高校扩招的挑战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国外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的构建及特点 | 第31-36页 |
一、 美、英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 | 第31-34页 |
(一) 美国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 | 第31-33页 |
(二) 英国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 | 第33页 |
(三) 其他国家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 | 第33-34页 |
二、 国外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的特点及启示 | 第34-36页 |
(一) 标准制定主体的多元性和多功能性 | 第34页 |
(二) 标准多样性 | 第34-35页 |
(三) 标准的可操作性强 | 第35页 |
(四) 标准的阶段性 | 第35-36页 |
第五章 对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建设的构想 | 第36-51页 |
一、 构建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的依据和原则 | 第36-37页 |
(一) 构建依据 | 第36页 |
(二) 构建原则 | 第36-37页 |
二、 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的构成要素 | 第37-42页 |
(一) 知识要素 | 第37-39页 |
(二) 能力要素 | 第39-41页 |
(三) 品质与态度要素 | 第41页 |
(四) 个人素质要素 | 第41-42页 |
三、 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的问卷调查 | 第42-49页 |
(一) 问卷调查的实施 | 第42-43页 |
(二) 问卷调查的结果 | 第43-49页 |
四、 对我国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标准建设的构想 | 第49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附录 | 第55-59页 |
附录一:调查问卷 | 第55-57页 |
附录二:访谈提纲 | 第57-58页 |
附录三: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