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基础科学论文--建筑物理学论文--建筑热工学论文--建筑热工理论论文

穿孔金属板在既有建筑改造应用中的热工性能研究--以寒冷地区为主要研究范围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8页
 §1-1 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0-14页
  1-1-1 选题的时代背景第10页
  1-1-2 既有建筑改造在国内外建筑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第10-12页
  1-1-3 表皮在既有建筑改造应用中的研究第12-13页
  1-1-4 穿孔金属板在建筑应用中的发展第13-14页
 §1-2 穿孔金属板在建筑应用中的基础理论第14-15页
  1-2-1 穿孔金属板初步认识第14-15页
  1-2-2 穿孔金属板的使用方式第15页
 §1-3 课题研究对象及范围第15-16页
 §1-4 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6页
 §1-5 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§1-6 课题研究的框架第17-18页
第二章 穿孔金属板建筑应用实例调研第18-30页
 §2-1 近年来穿孔金属板在建筑应用中的发展及趋势第18-19页
 §2-2 实例调研对象的确定第19-20页
 §2-3 穿孔金属板在既有建筑改造应用中的实例第20-24页
  2-3-1 天津市河北区绿领产业园第20-22页
  2-3-2 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旧办公楼改造第22-23页
  2-3-3 天津市卫津南路宝轩集团第23-24页
 §2-4 穿孔金属板在新建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中实例第24-26页
  2-4-1 城市建设学院城市艺术馆第24-25页
  2-4-2 天津大学体育馆第25-26页
 §2-5 穿孔金属板应用在既有建筑改造与新建建筑的对比第26-29页
  2-5-1 建筑外观第26-28页
  2-5-2 能耗与经济第28页
  2-5-3 对比总结第28-29页
 §2-6 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 穿孔金属板表皮建筑室内舒适度调查第30-40页
 §3-1 研究的基本情况第30-32页
  3-1-1 研究范围的确定第30-31页
  3-1-2 社会调研流程第31页
  3-1-3 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步骤第31-32页
  3-1-4 研究前期的信息准备内容第32页
 §3-2 社会调查第32-39页
  3-2-1 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32-33页
  3-2-2 调查问卷主要问题的统计结果及分析第33-38页
  3-2-3 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评价第38-39页
 §3-3 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四章 穿孔金属板应用对建筑热工性能影响分析第40-52页
 §4-1 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第40页
 §4-2 影响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方式第40-41页
 §4-3 课题研究的宏观影响因素第41-46页
  4-3-1 课题选定的气候区域第41-43页
  4-3-2 太阳高度角第43页
  4-3-3 建筑的朝向第43-46页
 §4-4 课题研究的中观影响因素第46-50页
  4-4-1 双层表皮的构造形式第46-47页
  4-4-2 穿孔金属板板型第47-49页
  4-4-3 可调节式建筑表皮系统第49-50页
 §4-5 课题研究的微观影响因素第50-51页
 §4-6 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五章 穿孔金属板在建筑应用中的热工性能评价第52-64页
 §5-1 天津市河北区绿领产业园区办公楼室内热环境测试第52-56页
  5-1-1 测试目的及意义第52页
  5-1-2 测试地点基础条件第52-53页
  5-1-3 测试房间第53页
  5-1-4 测试工具第53页
  5-1-5 测试方法第53-54页
  5-1-6 热工测试数据分析第54-56页
 §5-2 对比模拟分析第56-63页
  5-2-1 模拟方法及参数设定第56页
  5-2-2 建立模拟模型第56-57页
  5-2-3 模拟结果分析第57-62页
  5-2-4 热工性能综合评价第62-63页
 §5-3 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六章 穿孔金属板微观影响因素的优化分析第64-77页
 §6-1 模拟一第64-67页
  6-1-1 参数设定第64页
  6-1-2 遮阳分析第64-67页
  6-1-3 采光分析第67页
 §6-2 模拟二第67-71页
  6-2-1 参数设定第67-68页
  6-2-2 遮阳分析第68-70页
  6-2-3 采光分析第70-71页
 §6-3 模拟三第71-75页
  6-3-1 参数设定第71-72页
  6-3-2 遮阳分析第72-74页
  6-3-3 采光分析第74-75页
 §6-4 本章小结第75-77页
第七章 结论与展望第77-79页
 §7-1 结论第77-78页
 §7-2 展望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1页
附录 A第81-82页
附录 B第82-84页
致谢第84-85页
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某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能效监测与评价研究
下一篇:中国当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建筑文法比较及传承关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