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蓼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特性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8页 |
| ·引言 | 第11页 |
| ·染料废水的危害及其处理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其处理现状 | 第13-16页 |
| ·酚类废水的危害及其处理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活性炭研究现状 | 第18-22页 |
| ·活性炭概述 | 第18页 |
| ·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| ·活性炭的制备 | 第19-22页 |
| ·红蓼的应用现状 | 第22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22-24页 |
| 第2章 红蓼活性炭的制备和表征 | 第24-33页 |
| ·试验器材 | 第24-26页 |
| ·主要材料及试剂 | 第24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24-25页 |
| ·红蓼活性炭(PLAC)的制备及其表征 | 第25-26页 |
| ·红蓼活性炭(PLAC)的表面特性分析 | 第26-32页 |
| ·空隙和微晶结构 | 第26-27页 |
| ·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 | 第27-30页 |
| ·表面化学结构 | 第30-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第3章 红蓼活性炭对染料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 | 第33-51页 |
| ·试验部分 | 第33-36页 |
| ·主要材料及试剂 | 第33-34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34页 |
| ·试验内容 | 第34-36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36-40页 |
| ·染料浓度及活性炭吸附量的测定 | 第36页 |
| ·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36-38页 |
| ·吸附热力学研究 | 第38-4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9页 |
| ·吸附时间及初始浓度的影响 | 第40页 |
| ·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| ·溶液pH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·离子强度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43-45页 |
| ·吸附热力学研究 | 第45-49页 |
| ·解吸试验 | 第49页 |
| ·小结 | 第49-51页 |
| 第4章 红蓼活性炭对重金属废水的吸附特性研究 | 第51-62页 |
| ·试验部分 | 第51-53页 |
| ·主要材料及试剂 | 第51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51页 |
| ·试验内容 | 第51-53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53-54页 |
| ·Pb(Ⅱ)浓度及活性炭吸附量的测定 | 第53页 |
| ·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53-54页 |
| ·吸附热力学研究 | 第5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4-61页 |
| ·掩蔽试验 | 第54页 |
| ·吸附时间及初始浓度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| ·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溶液pH的影响 | 第56页 |
| ·离子强度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| ·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57-59页 |
| ·吸附热力学研究 | 第59-61页 |
| ·解吸试验 | 第61页 |
| ·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第5章 红蓼活性炭对2,4-二氯酚的吸附特性研究 | 第62-72页 |
| ·试验部分 | 第62-64页 |
| ·主要材料及试剂 | 第62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62页 |
| ·试验内容 | 第62-64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64页 |
| ·2,4-二氯酚浓度及活性炭吸附量的测定 | 第64页 |
| ·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64页 |
| ·吸附热力学研究 | 第6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64-70页 |
| ·吸附时间及初始浓度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| ·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| ·溶液pH的影响 | 第66页 |
| ·离子强度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| ·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67-68页 |
| ·吸附热力学研究 | 第68-70页 |
| ·解吸试验 | 第70页 |
| ·小结 | 第70-72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72-75页 |
| ·结论 | 第72-73页 |
| ·建议 | 第73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82页 |
| 致谢 | 第82-83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83-84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