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1.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3.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3.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| 第14页 |
1.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8页 |
1.4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.2 研究的方法 | 第15-18页 |
2.产业集聚区效率评价理论分析 | 第18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8-20页 |
2.1.1 产业集聚区 | 第18页 |
2.1.2 产业结构升级 | 第18-19页 |
2.1.3 产业集聚区效率评价 | 第19-20页 |
2.2 效率评价的常用方法及选择 | 第20-21页 |
2.3 DEA方法在产业集聚区生产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| 第21-24页 |
2.3.1 DEA方法的基本原理 | 第21-23页 |
2.3.2 Malmquist指数分解法的基本原理 | 第23-24页 |
2.3.3 评价产业集聚区生产效率的实施步骤 | 第24页 |
3.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生产效率评价 | 第24-37页 |
3.1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简介 | 第24-25页 |
3.1.1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现状 | 第24-25页 |
3.1.2 产业集聚区的运行模式 | 第25页 |
3.2 指标体系构建及样本选择 | 第25-27页 |
3.2.1 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| 第25-26页 |
3.2.2 输入、输出指标的选择 | 第26-27页 |
3.2.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| 第27页 |
3.3 静态效率评价计算 | 第27-34页 |
3.3.1 数据收集与处理 | 第27页 |
3.3.2 综合效率、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分析 | 第27-34页 |
3.4 动态效率评价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4.1 Malmquist效率变化指数 | 第34-35页 |
3.4.2 Malmquist效率变化指数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.评价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| 第37-46页 |
4.1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37-41页 |
4.1.1 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 | 第37-39页 |
4.1.2 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 | 第39-40页 |
4.1.3 产业结构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2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生产效率影响因素 | 第41-43页 |
4.2.1 市场环境 | 第42页 |
4.2.2 政策环境 | 第42页 |
4.2.3 技术水平 | 第42-43页 |
4.2.4 基础设施建设 | 第43页 |
4.3 政策建议 | 第43-45页 |
4.3.1 加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管理,提高资源利用率 | 第43-44页 |
4.3.2 调控产业集聚区规模,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| 第44页 |
4.3.3 推动技术进步,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| 第44页 |
4.3.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,调整省内之间的效率差异 | 第44-4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ABSTRACT | 第50-51页 |
附录1 原始数据 | 第52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