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引言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外在意象油画 | 第8-16页 |
第一节. 传统"观物取象"概念在中国当代油画中的继承 | 第8-9页 |
第二节. 外在意象油画特征 | 第9-10页 |
(一) 情景交融的写生 | 第9-10页 |
(二) 借助具象引发意象的表现手法 | 第10页 |
第三节. 外在意象油画的代表人物 | 第10-16页 |
(一) 鸥洋是这方面的代表 | 第10-12页 |
(二) 戴士和是外在意象油画的另一个代表 | 第12-13页 |
(三) 外在意象油画的另一个代表是王克举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内在意象油画 | 第16-21页 |
第一节. 传统"气"与"意"概念在中国当代油画中的继承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. 内在意象油画特征 | 第17-18页 |
(一) 表达语言以东方文化精神为依托 | 第17页 |
(二) 中国式的抽象意象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. 内在意象的代表画家 | 第18-21页 |
(一) 赵无极的初探 | 第18页 |
(二) 尚扬的探索 | 第18-19页 |
(三) 祁海平的"黑白"探索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后意象油画 | 第21-27页 |
第一节 后意象概念的由来 | 第21页 |
第二节. 后意象油画的代表人物 | 第21-25页 |
(一) 反叛的后意象画家——周春芽 | 第21-23页 |
(二) 后意象是一种生活状态——任小林 | 第23-24页 |
(三) 虞村的探索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. 后意象油画特征 | 第25-27页 |
结语 | 第27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30页 |
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0-31页 |
致谢 | 第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