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--中国论文--文化专题研究论文

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变迁研究--以宕昌县阴坪羌寨为例

中文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16页
 第一节 研究的背景第8-9页
  一、乡村旅游在我国兴起并迅速发展第8页
  二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多元文化的并存第8页
  三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第8-9页
  四、村寨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“生态博物馆”第9页
 第二节 选题目的和意义第9-10页
  一、研究的目的第9-10页
  二、研究的意义第10页
 第三节 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-13页
  一、国外研究综述第10-12页
  二、国内研究综述第12-13页
 第四节 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3-16页
  一、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二、研究思路第14页
  三、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及创新点第14-16页
第二章 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6-22页
 第一节 基本概念界定第16-19页
  一、乡村旅游第16-17页
  二、民族文化第17页
  三、民族旅游第17-18页
  四、旅游开发第18页
  五、民族文化变迁第18-19页
 第二节 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-22页
  一、文化传播理论第19-20页
  二、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第20页
  三、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-22页
第三章 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的互动关系第22-28页
 第一节 民族文化对乡村旅游的作用第22-23页
  一、民族文化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第22页
  二、民族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第22页
  三、民族文化发掘为乡村旅游地注入新的活力第22-23页
  四、民族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第23页
 第二节 乡村旅游对民族文化的作用第23-25页
  一、乡村旅游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第23-24页
  二、发展乡村旅游使民族传统文化归属感增强第24页
  三、乡村旅游业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发展第24-25页
  四、乡村旅游是民族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第25页
 第三节 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第25-28页
  一、民族文化的衰退和同化第25-26页
  二、传统文化商品化和庸俗化第26页
  三、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第26-28页
第四章 旅游开发与阴平羌寨文化的变迁第28-50页
 第一节 阴坪羌寨的概况第28-35页
  一、阴坪羌寨地理区位的概况第28-29页
  二、阴坪羌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概况第29-33页
  三、阴坪羌寨旅游发展的概况第33-35页
 第二节 乡村旅游发展下民族文化的变迁第35-47页
  一、表层文化的变迁第35-43页
  二、深层文化的变迁第43-47页
 第三节 乡村旅游下民族文化变迁的特点第47-50页
  一、物质文化先于精神文化的变迁第47-48页
  二、文化变迁由个人意识扩大到群体意识第48页
  三、文化冲击由“被动接受”到“自觉意识”的形成过程第48页
  四、文化变迁由单一文化到多元文化的并存第48-49页
  五、表层文化的消亡快于深层文化第49-50页
第五章 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的传承第50-63页
 第一节 引导民族文化良性变迁第50-54页
  一、理性的看待民族文化变迁第50页
  二、提高文化自觉意识第50-51页
  三、加强文化交流第51-52页
  四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第52页
  五、制定科学的村寨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第52-53页
  六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保护第53-54页
 第二节 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第54-63页
  一、社区、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第54-57页
  二、生态博物馆模式第57-59页
  三、民族生态旅游模式第59-61页
  四、“前台、帷幕、后台”模式第61-63页
结论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8页
科研成果第68-71页
致谢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--以河南师大附中高二学生为例
下一篇: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贿选现象及治理研究--以内蒙古赤峰地区三个村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