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7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7-11页 |
| ·合成手性分子的意义 | 第7页 |
| ·获得手性分子的途径 | 第7页 |
| ·L-苯丙氨醇的性质 | 第7-8页 |
| ·L-苯丙氨醇的应用 | 第8页 |
| ·应用于医药合成 | 第8页 |
| ·用作催化剂 | 第8页 |
| ·L-苯丙氨醇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| 第8-10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| 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11-14页 |
| ·实验仪器及药品 | 第11-12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11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11-12页 |
| ·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及活性测试 | 第12页 |
| ·活性评价装置 | 第12页 |
| ·活性评价 | 第12页 |
| 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12-14页 |
| ·BET 比表面积的测定 | 第12页 |
| ·X 射线衍射(XRD)表征 | 第12-13页 |
| ·程序升温还原(H_2-TPR)分析 | 第13页 |
| ·Cu 分散度测试 | 第13页 |
| ·能谱(EDX)测试 | 第13页 |
| ·IR 表征 | 第13页 |
| ·原子发射光谱(ICP) | 第13-14页 |
| 第三章 催化剂的制备及筛选 | 第14-17页 |
| ·CU/SIO2催化剂 | 第14页 |
| ·Cu/SiO2催化剂的制备 | 第14页 |
| ·Cu/SiO2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| 第14页 |
| ·CU/AL2O3催化剂 | 第14-15页 |
| ·Cu/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| 第14页 |
| ·Cu/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| 第14-15页 |
| ·CU/ZNO/AL_2O_3催化剂 | 第15-16页 |
| ·Cu/ZnO/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| 第15页 |
| ·Cu/ZnO/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| 第15-1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| 第四章 CU/ZNO/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 | 第17-25页 |
| ·XRD 分析 | 第17-19页 |
| ·N_2吸附分析 | 第19页 |
| ·H_2-TPR 分析 | 第19-22页 |
| ·原子发射光谱 | 第22-23页 |
| ·IR 光谱分析 | 第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3-25页 |
| 第五章 反应条件的优化 | 第25-33页 |
| ·CU/ZNO/Al_2O_3催化 L-苯丙氨酸甲酯加氢制备 L-苯丙氨醇 | 第25-26页 |
| ·Cu/ZnO/Al_2O_3催化加氢的转化率 | 第25-26页 |
| ·反应条件的优化 | 第26-31页 |
| ·温度的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| 第27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| ·反应中 H_2压力对收率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·反应中催化剂和原料的质量比对收率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| ·L-苯丙氨醇的瞬时收率(TOF) | 第31-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结论 | 第33-34页 |
| 致谢 | 第34-3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35-3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