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绪论 | 第7-14页 |
一、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二、研究文献综述 | 第8-12页 |
(一) 关于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内涵 | 第8-9页 |
(二) 关于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特征 | 第9-10页 |
(三) 关于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和方法论意义 | 第10-12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 | 第12-14页 |
(一)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2页 |
(二) 本文的基本观点与主要创新 | 第12-14页 |
引言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思想渊源 | 第14-19页 |
第一章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发展历程 | 第19-29页 |
一、前马克思主义阶段 | 第19-24页 |
(一) 理想主义阶段 | 第19页 |
(二) 黑格尔主义阶段 | 第19-22页 |
(三) 费尔巴哈派阶段 | 第22-24页 |
二、马克思主义阶段 | 第24-29页 |
(一)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提出 | 第24-27页 |
(二)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| 第29-45页 |
一、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内涵 | 第29-36页 |
(一) 人是自然存在 | 第29-31页 |
(二) 人是实践存在 | 第31-32页 |
(三)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| 第32-36页 |
二、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基本特征 | 第36-45页 |
(一) 人的本质存在于人的现实生活中 | 第36-38页 |
(二) 人的本质是自我生成的 | 第38-40页 |
(三) 人的本质是多重性的统一 | 第40-42页 |
(四) 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| 第42-43页 |
(五)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所实现的方法论变革 | 第43-45页 |
第三章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理论意义与当代价值 | 第45-55页 |
一、从现实出发全面地把握现实的人 | 第45-49页 |
(一) 从现实出发把握现实的人 | 第45-47页 |
(二) 从现实出发全面地把握整体的人 | 第47-49页 |
二、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去寻找实现人的解放的途径 | 第49-55页 |
(一) 人的解放的首要前提是人的基本生存条件问题的解决 | 第50-51页 |
(二) 自觉进行社会关系的调整,促进人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| 第51-52页 |
(三)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,创造人的解放的精神条件和文化条件 | 第52-55页 |
结束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