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--人造石油论文--从其他原料提取石油论文

皮状丝孢酵母发酵菊粉产油脂的研究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8页
第1章 绪论第8-16页
   ·引言第8页
   ·微生物油脂的优点和组成第8-9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油脂的优点第8-9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油脂的组成第9页
   ·微生物油脂的应用第9-10页
     ·油脂在食用油方面的应用第9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油脂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第9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油脂在化工方面的应用第9-10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油脂在饲料方面的应用第10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油脂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第10页
   ·产油脂微生物的种类第10-11页
     ·产油细菌第10页
     ·产油酵母菌和霉菌第10-11页
     ·产油藻类第11页
   ·影响微生物油脂的合成的因素第11-13页
     ·碳源对微生物产油脂的影响第11-12页
     ·氮源及培养基碳氮比对微生物产油脂的影响第12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微生物产油脂的影响第12页
     ·pH 值对微生物产油脂的影响第12页
     ·培养时间对微生物产油脂的影响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摇床转速对微生物产油脂的影响第13页
     ·装液量对微生物产油脂的影响第13页
     ·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微生物产油脂的影响第13页
   ·微生物油脂的研究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4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5-16页
第2章 材料与方法第16-22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16-17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16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仪器第16页
     ·菌种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17页
   ·相关溶液的配制第17-18页
   ·脂肪染色第18页
   ·测定方法第18-22页
     ·生物量的测定第18页
     ·油脂的提取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发酵液中总糖、残糖的测定第19页
     ·酶活的测定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脂肪酸成分的测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·菊粉含量的测定第21页
     ·总氮含量的测定第21页
     ·矿物质元素含量测定第21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21-22页
第3章 皮状丝孢酵母产油能力的研究第22-26页
   ·皮状丝孢酵母产油脂能力的研究第22-24页
     ·苏丹黑 B 染色第22-23页
     ·酵母产油能力的比较第23-24页
   ·油脂成分的测定第24-2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4章 皮状丝孢酵母发酵菊粉产油脂条件的研究第26-44页
   ·皮状丝孢酵母发酵菊粉产油脂实验条件的研究第26-29页
     ·酸解和酶解对皮状丝孢酵母发酵菊粉产油脂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菊粉浓度对菌株发酵产油脂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菊粉酶添加量对皮状丝孢酵母发酵菊粉产油脂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·皮状丝孢酵母菌发酵菊粉产油脂发酵条件的优化第29-33页
     ·pH 对菌株发酵产油脂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接种量菌株发酵菊粉产油脂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菌体发酵产油脂的影响第31页
     ·转速对菌株发酵产油脂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装液量对菌株发酵产油脂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·培养基组分对菌株发酵产油脂的影响第33-35页
     ·最适氮源的选择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不同无机盐离子对菌株发酵产油脂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·响应面法对皮状丝孢酵母菌发酵菊粉产油脂培养基组分的优化第35-42页
     ·Plackett-Burman 试验第35-37页
     ·最陡爬坡试验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响应面实验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·Box-Behnken 试验设计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·模型的验证第4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5章 皮状丝孢酵母发酵菊芋粉产油脂的研究第44-54页
   ·菊芋粉的成分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·菊粉的含量第44页
     ·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第44-45页
     ·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第45页
   ·菊芋粉中菊糖浸提条件的单因素实验第45-47页
     ·浸提时间对菊粉提取率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菊粉提取率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菊芋粉浓度对菊粉提取率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·菊芋粉浸提条件的响应面优化第47-52页
     ·因素和水平选择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模型建立和显著性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回归模型的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响应面优化结果及验证性试验第52页
   ·皮状丝孢酵母菌发酵菊芋粉产油脂的试验第52-5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6章 结论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0页
致谢第60-6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褐煤提质用高压对辊成型机关键件优化
下一篇:酶解纤维质原料发酵生产L-乳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