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政务内网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4页 |
·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电子政务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信息安全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架构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| 第14-25页 |
·总体设计原则 | 第14页 |
·总体设计框架 | 第14-16页 |
·数据层 | 第14-15页 |
·应用层 | 第15页 |
·表现层 | 第15-16页 |
·系统业务逻辑设计 | 第16-17页 |
·系统功能设计 | 第17-19页 |
·工作资讯模块 | 第17页 |
·日常办公模块 | 第17-18页 |
·舆情信息模块 | 第18-19页 |
·流程管理模块 | 第19页 |
·文档管理模块 | 第19页 |
·业务数据模块 | 第19页 |
·个人事务模块 | 第19页 |
·技术支撑体系 | 第19-25页 |
·基于 WEB 的多层 B / S 模式 | 第20-21页 |
·MVC 设计模式 | 第21-22页 |
·轻量级 J2EE 架构 | 第22-25页 |
第三章 系统安全防范体系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| 第25-39页 |
·PPDR 安全模型 | 第25-26页 |
·Policy(安全策略) | 第25-26页 |
·Protection(防护) | 第26页 |
·Detection(检测) | 第26页 |
·Response(响应) | 第26页 |
·安全防范体系设计原则 | 第26-27页 |
·安全防范体系设计依据 | 第27-28页 |
·依据政府和机关的文件 | 第27页 |
·参照国家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和技术规范 | 第27页 |
·依据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等级划分准则 | 第27-28页 |
·安全威胁分析 | 第28页 |
·网络系统面临的威胁 | 第28页 |
·应用系统面临的威胁 | 第28页 |
·安全管理面临的威胁 | 第28页 |
·安全需求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安全体系设计 | 第29-31页 |
·网络结构与安全域规划 | 第31页 |
·安全策略设计 | 第31-39页 |
·物理安全策略 | 第31-33页 |
·网络安全策略 | 第33-35页 |
·信息安全策略 | 第35页 |
·身份认证 | 第35-36页 |
·安全漏洞扫描 | 第36-37页 |
·操作系统安全 | 第37页 |
·数据库安全 | 第37-38页 |
·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系统安全应用支撑平台核心功能设计与实现 | 第39-71页 |
·系统安全应用支撑平台设计 | 第39页 |
·系统安全应用数据库设计 | 第39-43页 |
·数据库设计原则 | 第39-40页 |
·E-R 结构设计 | 第40页 |
·系统管理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| 第40-43页 |
·用户身份鉴别 | 第43-54页 |
·身份鉴别目的 | 第43页 |
·身份鉴别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身份鉴别模块设计 | 第44-46页 |
·身份鉴别模块时序描述 | 第46-47页 |
·程序设计逻辑框架 | 第47-48页 |
·表示层设计 | 第48-49页 |
·业务逻辑层设计 | 第49-52页 |
·持久层设计 | 第52-54页 |
·与其它系统用户身份鉴别模块的比较 | 第54页 |
·安全角色管理 | 第54-64页 |
·安全角色设计目的 | 第54页 |
·“三权分立”设计思想 | 第54-56页 |
·新增用户模块设计 | 第56-58页 |
·新增用户模块时序图描述 | 第58-59页 |
·程序设计逻辑框架 | 第59页 |
·表示层设计 | 第59-60页 |
·业务逻辑层设计 | 第60-63页 |
·持久层设计 | 第63页 |
·与其它系统安全角色管理模块的比较 | 第63-64页 |
·访问权限控制 | 第64-71页 |
·访问权限控制设计目的 | 第64页 |
·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设计 | 第64-65页 |
·新增角色模块设计 | 第65-67页 |
·角色权限模块时序图描述 | 第67-68页 |
·程序设计逻辑框架 | 第68页 |
·表示层设计 | 第68页 |
·业务逻辑层设计 | 第68页 |
·持久层设计 | 第68-69页 |
·与其它系统访问控制模块的比较 | 第69-71页 |
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71-73页 |
·论文工作总结 | 第71-72页 |
·下一步工作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