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词论文

唐宋词声音意象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4页
绪论第14-26页
第一章 唐宋词中声音意象的多元透视第26-59页
 第一节 声音的昼夜之别第26-34页
  一、昼夜之声第26-27页
  二、昼夜不同对声音的作用第27-29页
  三、声音对昼夜的不同表现第29-34页
 第二节 声音的季节之别第34-42页
  一、四季之声第34-38页
  二、季节与声音的互动第38-42页
 第三节 声音的地域之别第42-52页
  一、巴蜀之声第43-46页
  二、江南之声第46-49页
  三、边塞之声第49-52页
 第四节 声音的作家之别第52-59页
  一、辛弃疾词中之壮声第52-55页
  二、吴文英词中之柔音第55-59页
第二章 唐宋词中的雨声及其多感性第59-107页
 第一节 雨“视听触”三感交融美及其在词中的表现第59-66页
  一、雨的视觉美第59-61页
  二、雨的听觉美第61-63页
  三、雨的触觉美第63-66页
 第二节 四季听雨第66-84页
  一、杏花春雨第66-71页
  二、圆荷夏雨第71-77页
  三、芭蕉、梧桐秋雨第77-82页
  四、梅雪冬雨第82-84页
 第三节 生活听雨第84-94页
  一、漂泊听雨第85-89页
  二、安居听雨第89-94页
 第四节 唐宋词中雨声的意境美第94-107页
  一、雨声的冷暖之境第94-98页
  二、雨声的刚柔之境第98-103页
  三、雨声的沧桑与平淡之境第103-107页
第三章 唐宋词中的莺声及其作用第107-127页
 第一节 历代韵文中对莺声美的表现第107-111页
  一、唐前文学中的莺声第107-109页
  二、唐宋文学中的莺声第109-111页
 第二节 唐宋词中“莺声”常见的意象模式第111-118页
  一、晓莺残月第112-113页
  二、莺声小院第113-114页
  三、柳浪闻莺第114-116页
  四、花外流莺第116-118页
 第三节 莺声在唐宋词中的作用第118-127页
  一、莺声与春感第118-120页
  二、莺声与词境第120-122页
  三、莺声与娇慵之美第122-123页
  四、莺声与歌舞文化第123-127页
第四章 唐宋词中的鹃声及其文学、文化意味第127-155页
 第一节 关于杜鹃的传说及其文学意味第127-133页
  一、杜宇化鹃第127-129页
  二、杜鹃啼血第129-130页
  三、杜鹃催归第130-133页
 第二节 唐宋词中“鹃声”常见的意象模式第133-141页
  一、鶗鴃催春第133-135页
  二、子规叫月第135-137页
  三、泣血言归第137-141页
 第三节 鹃声中的悲剧文化第141-146页
  一、春归之悲第142-143页
  二、离别之悲第143页
  三、身世之悲第143-145页
  四、家国之悲第145-146页
 第四节 鹃声中的历史文化第146-150页
  一、历史盛衰感第146-148页
  二、政治功名感第148-149页
  三、执着的进取精神第149-150页
 第五节 鹃声中的地域文化第150-155页
  一、蜀地意识第150-152页
  二、南方意识第152-155页
第五章 唐宋词中的蝉声和蛩声及其时令感第155-186页
 第一节 文学中的蝉与蛩第155-160页
  一、声外之蝉第155-159页
  二、声外之蛩第159-160页
 第二节 唐宋词中的蝉声与蛩声第160-171页
  一、唐宋词中蝉声第160-163页
  二、唐宋词中的蛩声第163-165页
  三、蝉鸣蛩吟之对比第165-171页
 第三节 蝉声蛩声中的时令感第171-175页
  一、蝉声之时令感第171-174页
  二、蛩声之时令感第174-175页
 第四节 虫儿吟秋三部曲第175-186页
  一、报秋第175页
  二、惊秋第175-177页
  三、悲秋第177-186页
第六章 唐宋词中的鼓声与琴声及其俗情雅韵第186-213页
 第一节 鼓琴杂论第186-193页
  一、历史悠久第186-187页
  二、雅乐之器第187-188页
  三、鼓琴之“因革”第188-193页
 第二节 唐宋词中鼓琴声之俗情雅韵第193-206页
  一、闹静之“声”第193-196页
  二、雅俗之境第196-206页
 第三节 唐宋词中鼓琴声的雅俗之“变”第206-213页
  一、鼓声之雅第206-208页
  二、琴声之俗第208-213页
第七章 声音意象在唐宋词中的作用第213-232页
 第一节 声音与情感表达第213-220页
  一、闻声动情第213-215页
  二、以声寓情第215-217页
  三、缘情布声第217-219页
  四、因声畅情第219-220页
 第二节 声音与词境塑造第220-232页
  一、声音之于词境的重要性第221-224页
  二、声音所营造之词境第224-232页
结语第232-234页
参考文献第234-249页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49-250页
后记第250-252页

论文共2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清末民初女性西游与文学
下一篇: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:回顾与思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