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校和谐德育教育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| 一、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| 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7页 |
| (一) 国外的理论研究 | 第10-12页 |
| (二) 国外的实践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(三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| 三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| 四、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五、研究重点、难点和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和谐德育概述 | 第19-27页 |
| 一、和谐的内涵 | 第19-22页 |
| (一) 和谐的概念 | 第19-21页 |
| (二) 和谐的社会理想 | 第21-22页 |
| 二、高校和谐德育的内涵 | 第22-25页 |
| (一) 高校和谐德育的界定 | 第22-23页 |
| (二) 高校和谐德育的思想渊源 | 第23页 |
| (三) 高校和谐德育的理念 | 第23-25页 |
| 三、高校和谐德育的发展 | 第25-27页 |
| 第三章 高校德育的现状 | 第27-34页 |
| 一、高校德育生命缺失 | 第27-30页 |
| (一) 高校德育生命不在场 | 第27-29页 |
| (二) 高校德育缺乏生命关怀 | 第29-30页 |
| 二、高校德育偏离现实生活 | 第30-31页 |
| (一) 高校德育倾向政治化 | 第30-31页 |
| (二) 高校德育目标理想化 | 第31页 |
| (三) 高校德育内容抽象化 | 第31页 |
| 三、高校德育遭遇心灵窘境 | 第31-34页 |
| (一) 自我认知的偏颇 | 第32页 |
| (二) 心理问题突出 | 第32页 |
| (三) 道德信仰危机 | 第32-34页 |
| 第四章 高校和谐德育的内容 | 第34-41页 |
| 一、德育与生命 | 第34-35页 |
| (一) 自然生命 | 第34页 |
| (二) 精神生命 | 第34-35页 |
| (三) 道德生命 | 第35页 |
| 二、德育与生活 | 第35-38页 |
| (一) 德育即生活 | 第35-36页 |
| (二) 德育超越生活 | 第36-37页 |
| (三) 德育回归生活 | 第37-38页 |
| 三、德育与心灵 | 第38-41页 |
| (一) 自我意识和谐 | 第38页 |
| (二) 人际关系和谐 | 第38-39页 |
| (三) 心灵和谐 | 第39-41页 |
| 第五章 构建高校和谐德育的途径 | 第41-53页 |
| 一、追寻生命内涵,夯实和谐德育的基础 | 第41-44页 |
| (一) 关注生命存在,构建尊重价值的生命德育 | 第41-42页 |
| (二) 提高生命质量,构建张扬个性的生命德育 | 第42-44页 |
| (三) 提升生命境界,构建凸显灵动的生命德育 | 第44页 |
| 二、回归现实生活,绽放和谐德育的魅力 | 第44-48页 |
| (一) 丰富生活内容,构建关注现实的和谐生活德育 | 第44-46页 |
| (二) 提升生活品质,构建面向未来的和谐生活德育 | 第46-48页 |
| 三、构建和谐心灵,彰显和谐德育的光辉 | 第48-53页 |
| (一) 学会感恩,构建感恩的心灵和谐德育 | 第48-49页 |
| (二) 以美育人,构建美善相谐的心灵和谐德育 | 第49页 |
| (三) 心理健康,构建积极向上的心灵和谐德育 | 第49-51页 |
| (四) 人文关怀,构建幸福关爱的心灵和谐德育 | 第51-53页 |
| 结束语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