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

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--以临汾市为例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1页
引言第11-18页
 一、 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(一) 选题的背景第11-12页
  (二) 选题的现实意义第12-13页
 二、 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3-16页
  (一) 国外研究第13-14页
  (二) 国内研究第14-16页
 三、 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6-18页
第一章 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第18-31页
 一、 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型问题第18-22页
  (一) 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第18-19页
  (二) 社会矛盾激化第19页
  (三) 资源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第19页
  (四) 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第19-20页
  (五) 管理体制落后第20-21页
  (六) 城市功能缺失第21-22页
 二、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必要性第22-31页
  (一) 资源型城市“转型”概念内涵第22-25页
  (二) 资源型城市转型相关理论第25-28页
  (三) 进一步加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客观必要性第28-31页
第二章 临汾市资源优势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第31-44页
 一、 临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第31-36页
  (一) 国民经济快速发展,工业经济效益好第32-33页
  (二) 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第33-34页
  (三) 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,产业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34-35页
  (四) 各项社会建设事业取得初步成效第35-36页
 二、 临汾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第36-39页
  (一) 煤炭资源供不应求与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第36-37页
  (二) 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第37页
  (三) 生态环境脆弱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矛盾第37-38页
  (四) 民生压力大与社会稳定发展的矛盾第38-39页
  (五) 人才缺乏与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矛盾第39页
 三、 制约临汾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因第39-44页
  (一) 资源开采缺乏合理规划,煤炭消费增长过快第39-40页
  (二) 产业结构不合理,区域内产业关联度低第40页
  (三) 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缺乏统一协调第40-41页
  (四) 城市功能缺失,缺乏与资源整合速度相协调的综合性服务体系第41-42页
  (五) 人才外流,缺乏人才保障机制第42-44页
第三章 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经验及启示第44-50页
 一、 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模式第44-45页
  (一)市场主导模式第44页
  (二)政府主导模式第44页
  (三)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模式第44-45页
 二、 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探索第45-46页
  (一) 资源转换模式第45页
  (二) 科技主导模式第45页
  (三) 延伸产业链模式第45-46页
  (四) 建立再就业特区模式第46页
 三、 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的启示第46-50页
  (一) 资源型城市转型应坚持的原则第46-47页
  (二) 选择转型模式应注意的关键因素第47-50页
第四章 临汾市转型发展模式的选择第50-56页
 一、 临汾市转型模式的影响因素第50-52页
  (一) 资源因素第50-51页
  (二) 宏观政策因素第51-52页
  (三) 城乡布局因素第52页
 二、 临汾市转型发展的模式选择——多重复合模式第52-56页
  (一) 把延伸产业链模式与产业替代模式相结合第52-54页
  (二) 把科技引导模式与资源转换模式相结合第54页
  (三) 把政府引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第54-56页
第五章 完善临汾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第56-63页
 一、 实现临汾市转型发展应遵循的原则第56-58页
  (一) 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关系第56-57页
  (二) 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57页
  (三) 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第57页
  (四) 处理好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第57-58页
 二、 关于实现临汾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第58-63页
  (一) 投资倾斜政策第58-59页
  (二) 建立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第59-60页
  (三) 形成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联动机制第60-61页
  (四) 建设更加公平的资源分配制度第61-62页
  (五) 完善创新型人才机制第62-63页
结语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个人简历第71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烟台新世纪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
下一篇:诸城市“村改居”进程中农村集体资产处置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