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日两国在中东石油问题上的冲突分析
| 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5页 |
| 目录 | 第5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2页 |
| ·选题背景与学术价值 | 第7-8页 |
| ·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| 第7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目的、意义 | 第7-8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8-10页 |
| ·国内研究成果 | 第8-9页 |
| ·国外研究成果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路径、框架、主要观点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路径:基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 | 第10页 |
| ·内容框架及主要观点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方法与创新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章 石油能源安全相关概念梳理 | 第12-17页 |
| ·石油能源安全 | 第12-14页 |
| ·石油能源安全的界定 | 第12-13页 |
| ·石油能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 | 第13-14页 |
| ·能源国际政治系统 | 第14页 |
| ·结构现实主义相关理论阐释 | 第14-17页 |
| 第三章 中国与日本的石油战略 | 第17-36页 |
| ·中国石油战略 | 第17-21页 |
| ·中国的能源安全现状 | 第17-19页 |
| ·中国的石油能源战略 | 第19-21页 |
| ·日本石油能源安全及战略 | 第21-26页 |
| ·日本的能源安全现状 | 第21-22页 |
| ·日本的石油能源战略 | 第22-23页 |
| ·日本的中东石油安全战略 | 第23-26页 |
| ·中日石油能源冲突分析--基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 | 第26-28页 |
| 第四章在进口中东石油问题上的冲突分析 | 第28页 |
| ·中日冲突由来 | 第28-33页 |
| ·中东石油出口量 | 第28-30页 |
| ·中日竞相进口中东石油 | 第30-33页 |
| ·中日针对冲突的不同主张 | 第33-34页 |
| ·冲突后果--产生石油溢价 | 第34-36页 |
| ·石油溢价的产生 | 第34-35页 |
| ·石油溢价的危害 | 第35-36页 |
| 第五章 中东油田开采权的冲突 | 第36-42页 |
| ·有关阿扎德干油田开采权的冲突 | 第36-39页 |
| ·中东油田开采权冲突由来 | 第36-37页 |
| ·阿扎德干油田开采权的冲突 | 第37-39页 |
| ·中日双方的不同主张 | 第39-40页 |
| ·冲突后果--抬高竞标成本 | 第40-42页 |
| 第六章 中日中东石油战略合作路径探析 | 第42-46页 |
| ·中日能源合作的路径 | 第42-44页 |
| ·中日合作的必要性 | 第42-43页 |
| ·中日合作的路径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联合议价 | 第44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| 致谢 | 第48-50页 |
| 附录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