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 | 第8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 | 第8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4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理论依据 | 第15-16页 |
| 第2章 中国省级政府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7页 |
| ·政府部门的界定及其职能 | 第16-17页 |
| ·政府部门的界定 | 第16页 |
| ·省级政府的职能 | 第16-17页 |
| ·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 | 第17-22页 |
| ·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 | 第17-18页 |
| ·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| ·六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| 第19-21页 |
| ·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| 第21-22页 |
| ·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22-24页 |
| ·新公共管理的定义 | 第22-23页 |
| ·新公共管理的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·公平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·结果公平理论 | 第24页 |
| ·程序公平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·动公平理论 | 第25页 |
| ·公平差别阀理论 | 第25页 |
| ·波特五力模型理论 | 第25-27页 |
| 第3章 中国省级政府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| 第27-32页 |
| ·中国省级政府人力资源运行机制取得的成就 | 第27-29页 |
| ·较为完备的省级政府人力资源法规体系基本完成 | 第27页 |
| ·人力资源开发机制逐渐完善 | 第27-28页 |
| ·凡进必考的录用制度全面展开 | 第28页 |
| ·激励机制初步建立 | 第28页 |
| ·“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”的新陈代谢机制作用明显增强 | 第28-29页 |
| ·中国省级政府部门人力资源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2页 |
| ·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方面 | 第29页 |
| ·竞争机制方面 | 第29-30页 |
| ·激励机制方面 | 第30页 |
| ·监督约束机制方面 | 第30-31页 |
| ·人力资源各运行机制之间不协调 | 第31-32页 |
| 第4章 中国省级政府战略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的经验借鉴 | 第32-39页 |
| ·美日政府战略人力资源运行机制 | 第32-36页 |
| ·开发机制方面 | 第32-34页 |
| ·竞争机制方面 | 第34-35页 |
| ·激励机制方面 | 第35页 |
| ·监督约束机制方面 | 第35-36页 |
| ·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运行机制 | 第36-37页 |
| ·经验分析的启示 | 第37-39页 |
| ·完善省级政府部门战略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的法律法规 | 第37页 |
| ·完善省级政府部门人力资源运行机制 | 第37-38页 |
| ·营造人力资源运行机制公开化、民主化的运作氛围 | 第38-39页 |
| 第5章 完善省级政府战略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的对策 | 第39-49页 |
| ·动态更新,完善省级政府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| 第39-40页 |
| ·加快省级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转轨 | 第39页 |
| ·建设学习型政府,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 | 第39-40页 |
| ·动态均衡,完善省级政府人力资源竞争机制 | 第40-42页 |
| ·营造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 | 第40-41页 |
| ·优化多样化竞争形式 | 第41页 |
| ·扩大竞争机制范围 | 第41-42页 |
| ·激发活力,完善省级政府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| 第42-43页 |
| ·重新审视对组织及个人激励理念的认识 | 第42页 |
| ·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| 第42-43页 |
| ·更新激励手段 | 第43页 |
| ·加强监督,完善省级政府人力资源约束机制 | 第43-45页 |
| ·实现约束机制规范化 | 第44页 |
| ·完善约束机制 | 第44-45页 |
| ·战略整合,协调各机制间的协作关系 | 第45-49页 |
| ·省级政府战略人力资源运行机制五力模型的构建 | 第45-47页 |
| ·省级政府战略人力资源运行机制五力模型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结论 | 第49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