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0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3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的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| 第18-19页 |
·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群体性事件概述 | 第20-30页 |
·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·群体性事件的性质 | 第21-22页 |
·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| 第22-24页 |
·根据群体性事件的行业领域分类 | 第22-23页 |
·根据群体性事件的准备情况分类 | 第23-24页 |
·根据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分类 | 第24页 |
·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趋势 | 第24-27页 |
·频率、人数、规模不断上升和扩大 | 第24页 |
·利益纠纷日益错综复杂 | 第24-25页 |
·事件的诱因日益多样化 | 第25页 |
·参与的主体和领域日益多元化 | 第25页 |
·组织化倾向日趋明显 | 第25-26页 |
·行为日趋激烈,破坏日益严重 | 第26页 |
·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冲击日趋严重 | 第26-27页 |
·事件的处理难度日益加大 | 第27页 |
·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| 第27-30页 |
·群体性事件的消极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群体性事件的积极影响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 | 第30-40页 |
·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根源 | 第30-33页 |
·社会不公现象日益突出 | 第30-31页 |
·群众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 | 第31-32页 |
·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| 第32-33页 |
·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 | 第33页 |
·政府管理不善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根源 | 第33-36页 |
·政府行为不规范 | 第33-34页 |
·基层组织软弱涣散 | 第34-35页 |
·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不高 | 第35页 |
·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 | 第35-36页 |
·法制建设滞后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法制根源 | 第36-38页 |
·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 | 第37页 |
·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缺失 | 第37-38页 |
·预防社会矛盾的体制不健全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根源 | 第38-40页 |
·群众诉求机制不健全 | 第38页 |
·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不健全 | 第38-39页 |
·社会组织职能弱化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基层政府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成效及实践经验 | 第40-46页 |
·基层政府在预防群体性事件中取得的成效 | 第40-41页 |
·基层政府在预防群体性事件中的实践经验 | 第41-46页 |
·基层政府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措施 | 第41-43页 |
·基层政府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机制创新 | 第43-46页 |
第5章 提升基层政府预防群体性事件能力的有效措施 | 第46-60页 |
·国外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措施 | 第46-49页 |
·注重社会稳定的政策 | 第46页 |
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| 第46-47页 |
·及时的社会救助体系 | 第47-48页 |
·创新就业形式和政策 | 第48页 |
·完备的社会预警体系 | 第48-49页 |
·有效提升基层政府预防群体性事件能力的对策 | 第49-60页 |
·大力加强法制建设 | 第49-50页 |
·努力转变政府职能 | 第50-51页 |
·不断完善机制建设 | 第51-56页 |
·提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 | 第56-57页 |
·不断健全领导责任制 | 第57-58页 |
·着力发展民生事业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5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