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地震正演建模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1-13页 |
·波动方程地震正演建模概述 | 第11-13页 |
·波动方程有限差分地震正演建模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·论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 | 第13-15页 |
·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3-14页 |
·论文的主要贡献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地震介质模型及其波动方程形式 | 第17-26页 |
·地震介质模型 | 第17-19页 |
·理想弹性介质模型 | 第17页 |
·粘弹性介质模型 | 第17-18页 |
·声学介质模型 | 第18-19页 |
·地震波动方程 | 第19-25页 |
·弹性波动方程 | 第19-21页 |
·粘弹性波动方程 | 第21-23页 |
·声波波动方程 | 第23-25页 |
·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地震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离散化 | 第26-50页 |
·地震波动方程规格网格有限差分离散化 | 第26-37页 |
·空间导数规则网格有限差分格式 | 第26-32页 |
·时间导数规则网格有限差分格式 | 第32-36页 |
·地震波动方程规则网格有限差分离散化 | 第36-37页 |
·地震波动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离散化 | 第37-46页 |
·空间导数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格式 | 第38-43页 |
·时间导数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格式 | 第43-45页 |
·地震波动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离散化 | 第45-46页 |
·模型计算与分析 | 第46-49页 |
·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正演建模若干关键问题 | 第50-78页 |
·震源条件 | 第50-54页 |
·震源函数 | 第51页 |
·震源加载方式 | 第51-52页 |
·模型计算与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初始条件 | 第54-56页 |
·规格网格初始条件 | 第54-55页 |
·交错网格初始条件 | 第55-56页 |
·稳定性 | 第56-57页 |
·边界条件 | 第57-64页 |
·吸收边界条件 | 第57-59页 |
·完全匹配层技术 | 第59-62页 |
·模型计算与分析 | 第62-64页 |
·频散问题 | 第64-77页 |
·通量矫正传输技术 | 第64-68页 |
·模型计算与分析 | 第68-77页 |
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五章 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正演建模软件模块实现 | 第78-92页 |
·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正演建模软件模块 | 第78-81页 |
·波动方程时域有限差分正演流程 | 第78-79页 |
·模块设计界面 | 第79-81页 |
·典型地质模型正演模拟 | 第81-91页 |
·多层水平层状地质模型 | 第81-83页 |
·倾斜体地质模型 | 第83-85页 |
·逆断层地质模型 | 第85-87页 |
·透镜体地质模型 | 第87-89页 |
·陷落柱地质模型 | 第89-91页 |
·小结 | 第91-92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2-94页 |
·全文工作总结 | 第92-93页 |
·未来工作展望 | 第93-94页 |
致谢 | 第94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10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00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