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绪论 | 第9-16页 |
·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0-13页 |
·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| 第13-14页 |
·创新和不足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经典解释及其论争 | 第16-29页 |
·马克思的人口迁徙思想和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| 第16-18页 |
·“推-拉理论”及后人对人口迁移理论的发展 | 第18-20页 |
·从刘易斯到斯塔克:二元结构理论述评 | 第20-26页 |
·舒尔茨对二元结构理论的批评和他的“成本-收益”理论 | 第26-29页 |
第二章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-收益研究进展 | 第29-39页 |
·研究的基本线索和重点 | 第29-31页 |
·研究的进程和趋势 | 第31-39页 |
第三章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其转移基本情况 | 第39-56页 |
·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利用状况 | 第39-46页 |
·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 | 第46-51页 |
·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特征和宏观绩效 | 第51-56页 |
第四章 成本收益理论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收益的调查测算 | 第56-67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的理论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收益:动力和决策机制分析 | 第59-61页 |
·劳务输出第一大省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 | 第61-64页 |
·成本收益调查与测算:对农民理性假设的实证分析 | 第64-67页 |
第五章 成本-收益模型:对净收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| 第67-75页 |
·净收益和净收益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67-68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-收益模型的构建 | 第68-71页 |
·相关因素变动对净收益的影响程度或边际分析 | 第71-73页 |
·机会成本影响外出收益和劳动力转移的个案分析及启示 | 第73-75页 |
第六章 体制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和成本收益的影响:“逆歧视”与福利缺失 | 第75-86页 |
·“逆歧视”概念和实际工资比较模型 | 第75-77页 |
·对郑州市歧视系数的试算 | 第77页 |
·对“逆歧视”和福利缺失的制度分析 | 第77-80页 |
·农民工赢得工作岗位的经济和非经济成本分析 | 第80-86页 |
第七章 沿海地区“民工荒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和收益 | 第86-100页 |
·“民工荒”真假之争 | 第86-88页 |
·现有对“民工荒”现象的种种解释 | 第88-92页 |
·从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本和收益看“民工荒” | 第92-100页 |
第八章 降低外出成本增进就业收益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和对策 | 第100-115页 |
·降低外出成本提高就业收益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| 第100-106页 |
·降低外出成本提高就业收益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| 第106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18页 |
后记 | 第118-119页 |
个人简介 | 第119-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