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1 导言 | 第9-24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20页 |
·研究思路与内容 | 第20-24页 |
2 区域问题与区域生态补偿 | 第24-33页 |
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科学内涵 | 第24-26页 |
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 | 第24页 |
·区域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 | 第24-26页 |
·区域生态补偿的研究视角 | 第26-28页 |
·内部经济活动同质化的区域 | 第26-27页 |
·区域外部性内部化 | 第27页 |
·俱乐部物品的产权性质界定 | 第27-28页 |
·区域环境关系与区域生态补偿 | 第28-33页 |
·生态资源的区域空间流转 | 第28-30页 |
·区域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补偿 | 第30-33页 |
3 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| 第33-48页 |
·生态资源的区域性服务功能 | 第33-35页 |
·资源环境的作用和价值问题 | 第33-34页 |
·生态资源的功能服务范围 | 第34-35页 |
·生态品的产出价值和贸易要求 | 第35页 |
·区域生态补偿的区域分工基础 | 第35-44页 |
·区域分工的模式分析 | 第36-40页 |
·区域分工的效率和公平 | 第40-44页 |
·区域空间均衡的制度调控与区域生态补偿 | 第44-48页 |
·区域分工的约定和规则 | 第44-46页 |
·区域性生态品的交换和补偿制度 | 第46-48页 |
4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 | 第48-70页 |
·区域生态补偿主体与客体的确定 | 第48-51页 |
·政府作为区域生态补偿主体与客体的必要性 | 第48-50页 |
·政府作为区域生态补偿主体与客体的体制障碍 | 第50-51页 |
·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选择 | 第51-55页 |
·区域外部性评估的难点 | 第52页 |
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的制约 | 第52-54页 |
·生态足迹分析作为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基础和依据 | 第54-55页 |
·区域生态补偿方式及途径 | 第55-66页 |
·财政转移支付 | 第55-59页 |
·区域生态补偿的市场方式 | 第59-65页 |
·区域生态合作 | 第65-66页 |
·区域生态补偿的配套机制 | 第66-70页 |
·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| 第67-69页 |
·其他配套机制 | 第69-70页 |
5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| 第70-101页 |
·生态足迹理论解析 | 第70-85页 |
·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 | 第70-74页 |
·生态足迹的模型方法 | 第74-76页 |
·生态足迹的经济学分析 | 第76-81页 |
·生态足迹与区域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| 第81-85页 |
·区域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| 第85-89页 |
·区域土地资源的分布特征 | 第85-87页 |
·区域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| 第87-89页 |
·区域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| 第89-95页 |
·中国生态足迹区域分布 | 第89-91页 |
·生态足迹分布区域差异原因 | 第91-93页 |
·区域生态盈余(赤字)分析 | 第93-95页 |
·区域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| 第95-101页 |
·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补偿量化模型 | 第95-97页 |
·确定某个区域是该支付/获得生态补偿的标准 | 第97-98页 |
·区域支付/获得生态补偿量的确定 | 第98-101页 |
6 构建与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| 第101-114页 |
·强调平行区域之间的补偿责任 | 第101-102页 |
·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| 第101-102页 |
·协调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| 第102页 |
·建立区际生态补偿基金促进生态补偿 | 第102-105页 |
·建立区际生态补偿基金的必要性 | 第102-103页 |
·区际生态补偿基金的来源 | 第103-104页 |
·加大对生态补偿的预算投入比例 | 第104页 |
·拓宽生态补偿资金的筹资渠道 | 第104-105页 |
·推进区域生态合作的制度建设 | 第105-112页 |
·推进生态产权制度建设 | 第105-110页 |
·区域生态合作中政府的协商作用 | 第110-112页 |
·创造有利于生态经济的地区发展格局 | 第112-114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114-117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114-115页 |
·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15页 |
·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115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25页 |
个人简介 | 第125-126页 |
导师简介 | 第126-128页 |
读博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| 第128-129页 |
致谢 | 第1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