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环载荷髌腱骨腱结合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 前言 | 第10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0-19页 |
·骨腱结合部的概念及结构特点 | 第10-12页 |
·骨腱结合部常见损伤及原因 | 第12-13页 |
·骨腱结合部损伤机理 | 第13-14页 |
·骨腱结合部损伤的病理变化与机能减退 | 第14-16页 |
·骨腱结合部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9页 |
·建模成功标准与动物的选择 | 第16-17页 |
·模型建立方法 | 第17-19页 |
3 实验对象及研究方法 | 第19-26页 |
·实验对象和分组 | 第19页 |
·实验对象 | 第19页 |
·实验分组 | 第19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19-23页 |
·针刺注血 | 第19-20页 |
·循环载荷刺激 | 第20-22页 |
·实验组造模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·标本采集 | 第23页 |
·评价指标及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组织学指标 | 第23-24页 |
·纤维软骨带厚度及细胞密度测量 | 第24-25页 |
·统计学分析 | 第25-26页 |
4 实验结果 | 第26-29页 |
·组织学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纤维软骨带厚度和细胞密度结果 | 第29页 |
5 分析讨论 | 第29-35页 |
·骨腱结合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| 第29-34页 |
·单纯循环载荷刺激对骨腱结合部组织学的改变 | 第30-32页 |
·损伤后循环载荷刺激对骨腱结合部组织学的改变 | 第32-34页 |
·两者建模方式的比较 | 第34-35页 |
6 结论 | 第35-36页 |
致谢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3页 |
附录 | 第43-44页 |
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