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1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| ·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需求 | 第10页 |
| ·研究项目需要 | 第10页 |
| ·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| ·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 | 第13-21页 |
| ·景观和景观生态学概念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| ·景观生态学热点研究成果 | 第16-19页 |
| ·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流域景观生态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| ·纸坊沟流域景观生态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| 第21-30页 |
| ·研究区概况 | 第21-22页 |
| ·自然和社会概况 | 第21页 |
| ·植被概况 | 第21-22页 |
| ·流域研究历史 | 第2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2-30页 |
| ·植被图的现地勾绘和数字化 | 第22-23页 |
| ·DEM 的制作和基础地形信息的提取 | 第23-24页 |
| ·景观斑块分类系统的建立 | 第24-26页 |
| ·景观格局分析指标的计算和选取 | 第26-30页 |
| 第三章 纸坊沟流域景观格局现状分析 | 第30-44页 |
| ·纸坊沟流域3 种景观功能类型构成 | 第30-32页 |
| ·景观功能类型划分依据 | 第30页 |
| ·景观功能类型构成统计分析 | 第30-32页 |
| ·纸坊沟流域景观类型构成 | 第32-33页 |
| ·纸坊沟流域景观斑块类型构成现状 | 第33-36页 |
| ·流域景观功能类型与自然景观-人类主导景观之间的关系 | 第36-38页 |
| ·自然景观与人类主导景观构成分析 | 第37页 |
| ·三种景观功能类型与自然景观-人类主导景观之间的关系 | 第37-38页 |
| ·纸坊沟流域景观异质性分析 | 第38-42页 |
| ·纸坊沟景观斑块类型异质性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景观类型异质性分析 | 第40-42页 |
| ·小结 | 第42-44页 |
| 第四章 纸坊沟流域景观功能类型近30 年动态变化 | 第44-52页 |
| ·景观功能类型构成的动态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·景观功能类型的异质性动态分析 | 第46-49页 |
| ·形状动态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·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动态 | 第47页 |
| ·景观功能类型聚集程度动态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纸坊沟流域景观多样性动态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·小结 | 第50-52页 |
| 第五章 纸坊沟流域景观地形分异特征 | 第52-65页 |
| ·纸坊沟流域DEM 制作 | 第52-53页 |
| ·纸坊沟流域基础地理信息统计结果 | 第53-57页 |
| ·纸坊沟流域不同海拔段面积分布 | 第53页 |
| ·纸坊沟流域不同坡度面积分布 | 第53-56页 |
| ·纸坊沟流域不同坡向面积分布 | 第56-57页 |
| ·纸坊沟流域景观地形分异特征分析 | 第57-63页 |
| ·景观类型与海拔的相互关系 | 第57-59页 |
| ·景观类型与坡度的相互关系 | 第59-62页 |
| ·景观类型与坡向的相互关系 | 第62-63页 |
| ·小结 | 第63-65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5-69页 |
| ·结论 | 第65-66页 |
| ·讨论 | 第66-67页 |
| ·建议 | 第67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-76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