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城市宜居社区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6-23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·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社区建设的生态平衡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的内涵及特征 | 第18-19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的特征 | 第19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建设的影响因素 | 第19-20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建设的原则 | 第20-21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综合评价的目标 | 第21-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城市宜居社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3-37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| 第23-24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| 第24-33页 |
·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指标 | 第25-27页 |
·社区环境指标 | 第27-28页 |
·社区设施指标 | 第28-30页 |
·社区管理与服务指标 | 第30-32页 |
·社区文明指标 | 第32-33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综合评价指标的标准等级 | 第33-36页 |
·划分指标标准等级的依据 | 第33-34页 |
·指标的标准等级 | 第34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4章 城市宜居社区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37-48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7-45页 |
·层次分析法概述 | 第37页 |
·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| 第37-39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9-45页 |
·城市宜居社区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45-47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| 第45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| 第45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5章 城市宜居社区综合评价在秦皇岛市滨海城社区的应用 | 第48-63页 |
·实证社区选取的原则 | 第48页 |
·秦皇岛市滨海城社区概况 | 第48-49页 |
·滨海城社区综合评价 | 第49-58页 |
·综合评价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| 第49-53页 |
·综合评价过程 | 第53-57页 |
·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促进城市宜居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| 第58-62页 |
·发展社区教育,提高居民收入 | 第58-59页 |
·增强居民环保意识 | 第59页 |
·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 | 第59-60页 |
·加强社区文体设施管理 | 第60页 |
·推动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| 第60-61页 |
·提高居民民主参与意识 | 第61页 |
·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网络 | 第61-62页 |
·培育和形成社区意识 | 第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结论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附录 1 | 第69-73页 |
附录 2 | 第73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