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0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页 |
·静态优化重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支路交换法 | 第13-14页 |
·最优流模式法 | 第14-15页 |
·人工智能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故障恢复重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数学规划方法 | 第16页 |
·启发式搜索方法 | 第16页 |
·人工智能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基于BF-PSO算法的配电网重构 | 第20-37页 |
·引言 | 第20页 |
·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配电网重构数学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目标函数 | 第22-23页 |
·约束条件 | 第23页 |
·BF-PSO算法 | 第23-26页 |
·细菌觅食优化算法 | 第23-25页 |
·BF-PSO算法 | 第25-26页 |
·基于BF-PSO算法的配电网重构 | 第26-29页 |
·编码方案 | 第26-27页 |
·适应度函数构造 | 第27页 |
·配电网重构的BF-PSO算法步骤 | 第27-29页 |
·算例分析 | 第29-36页 |
·算例系统 | 第29-30页 |
·编码化简、参数设置与不可行解的处理 | 第30页 |
·重构结果及其分析 | 第30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基于启发式规则与熵权理论的配电网故障恢复 | 第37-52页 |
·引言 | 第37页 |
·配电网故障恢复目标及评价指标 | 第37-39页 |
·故障恢复目标 | 第37-38页 |
·故障恢复评价指标 | 第38-39页 |
·故障恢复的步骤、模式与相关概念 | 第39-41页 |
·故障恢复的步骤与模式 | 第39-40页 |
·故障恢复的相关概念 | 第40-41页 |
·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案候选方案集的形成 | 第41-43页 |
·故障恢复的启发式规则 | 第41-42页 |
·故障恢复候选方案集的生成方法 | 第42-43页 |
·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案的熵权综合评价模型 | 第43-45页 |
·基于启发式规则与熵权理论的配电网故障恢复 | 第45-51页 |
·主要步骤 | 第45页 |
·算法流程 | 第45-46页 |
·算例分析 | 第46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4章 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案评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| 第52-70页 |
·引言 | 第52页 |
·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案评估方法 | 第52-56页 |
·数据包络分析的C~2R模型 | 第52-54页 |
·基于C~2R模型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案相对有效性评估 | 第54-56页 |
·基于群特征根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案群决策方法 | 第56-60页 |
·配电网故障恢复群决策方法原理 | 第56-58页 |
·群决策特征根的计算方法 | 第58页 |
·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案的群特征根评估方法 | 第58-60页 |
·计及负荷变化的配电网故障恢复区间决策方法 | 第60-68页 |
·区间数及其四则运算 | 第60页 |
·配电网故障恢复的区间数灰色关联决策模型 | 第60-62页 |
·计及负荷变化的配电网故障恢复区间数灰色关联决策方法 | 第62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附录 | 第76-79页 |
附录A IEEE33节点配电系统参数 | 第76-77页 |
附录B PG&E69节点配电系统参数 | 第77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