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研究--基于引力模型的测算和分析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1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| 第9页 |
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9-11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0页 |
第一节 贸易摩擦的成因 | 第11-13页 |
第二节 贸易摩擦的影响 | 第13-15页 |
第三节 贸易摩擦的化解 | 第15-18页 |
第四节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理论分析 | 第20-33页 |
第一节 贸易摩擦的定义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 | 第21-24页 |
第三节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理论根源 | 第24-25页 |
第四节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| 第25-33页 |
一、世界经济形势低迷 | 第25-27页 |
二、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| 第27-28页 |
三、我国贸易的超常规发展 | 第28-29页 |
四、出口产品结构的趋同性 | 第29-30页 |
五、部分产业产能相对过剩 | 第30-31页 |
六、我国企业应诉不得力 | 第31页 |
七、“市场经济地位”不被认可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现状 | 第33-46页 |
第一节 我国与主要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概况 | 第33-40页 |
一、印度 | 第34-35页 |
二、阿根廷 | 第35-36页 |
三、土耳其 | 第36-37页 |
四、巴西 | 第37-38页 |
五、南非 | 第38-39页 |
六、墨西哥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特点 | 第40-43页 |
一、摩擦形式较为单 | 第40-41页 |
二、涉及产品和涉案国家较为集中 | 第41-42页 |
三、涉案金额较小但限制性较大 | 第42页 |
四、有联动性和集体性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贸易摩擦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| 第43-46页 |
一、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的利益和止常的市场秩序 | 第43-44页 |
二、妨碍我国“出口市场多元化”战略的实施 | 第44页 |
三、导致我国相关劳动人员的失业 | 第44-45页 |
四、破坏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良好的关系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实证研究 | 第46-56页 |
第一节 模型的选择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实证分析 | 第47-56页 |
一、模型的设定与数据来源 | 第47-50页 |
(一) 模型设定与理论预期 | 第47-50页 |
(二) 数据来源 | 第50页 |
二、基于引力模型的数据分析 | 第50-56页 |
(一) 实证结论 | 第53-55页 |
(二) 趋势预测 | 第55-56页 |
第六章 我国应对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对策 | 第56-61页 |
第一节 国内层面 | 第56-59页 |
一、注意国内市场的开发 | 第56页 |
二、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 | 第56-57页 |
三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| 第57页 |
四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| 第57-58页 |
五、加强人才的培养 | 第58页 |
六、构建有效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| 第58-59页 |
七、合理的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| 第59页 |
第二节 国际层面 | 第59-61页 |
一、利用国际贸易摩擦中不同的利益集团 | 第59-60页 |
二、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附录 | 第63-66页 |
后记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