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险行为的犯罪化条件--兼论危险驾驶行为入罪
论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导言 | 第11-14页 |
一、问题及意义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三、本文欲解决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危险行为犯罪化的概述 | 第14-32页 |
第一节 危险行为的概念及设置 | 第14-26页 |
一、危险的概念 | 第14-20页 |
二、危险犯的分类 | 第20-23页 |
三、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危险犯 | 第23-26页 |
第二节 犯罪化的概述 | 第26-32页 |
一、犯罪化的概念 | 第26页 |
二、犯罪化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| 第26-29页 |
三、犯罪化的限制 | 第29-32页 |
第二章 过失危险犯设置的必要性及犯罪化条件 | 第32-56页 |
第一节 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的必要性分析 | 第32-39页 |
一、过失危险犯与刑法目的 | 第32-33页 |
二、过失危险犯与相关理论与原则 | 第33-37页 |
三、过失危险犯设立的现实依据 | 第37-39页 |
第二节 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的条件 | 第39-51页 |
一、国外立法例的启示 | 第39-42页 |
二、我国立法的反思 | 第42-43页 |
三、我国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应当坚持的条件 | 第43-51页 |
第三节 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之检讨 | 第51-56页 |
一、危险驾驶行为 | 第51-52页 |
二、危险驾驶行为是否符合过失危险行为的犯罪化要件 | 第52-53页 |
三、危险驾驶罪不应当设立的其他理由 | 第53-56页 |
第三章 危险驾驶行为在现行法律体系中的规制及完善 | 第56-60页 |
第一节 危险驾驶之国内行政法规定 | 第56-57页 |
第二节 危险驾驶之国内刑法规定 | 第57-58页 |
一、危险驾驶一般情形 | 第57-58页 |
二、危险驾驶二次冲撞情形 | 第58页 |
第三节 非刑法预防措施的必要性 | 第58-60页 |
第四章 《刑法修正案(八)》增设危险驾驶罪的反思 | 第60-69页 |
第一节 条文的解读 | 第61-64页 |
一、故意危险犯还是过失危险犯 | 第61-62页 |
二、具体危险犯还是抽象危险犯 | 第62页 |
三、客观方面规定得不明确、不全面 | 第62-63页 |
四、量刑的轻重 | 第63-64页 |
第二节 条文的适用 | 第64-67页 |
一、将故意违章与过失违章作为量刑情节 | 第64页 |
二、危险驾驶行为属于抽象危险犯 | 第64-65页 |
三、客观方面如何适用 | 第65页 |
四、危险驾驶罪与相关罪名以及行政法的衔接 | 第65-67页 |
第三节 配套制度的设定 | 第67-69页 |
一、设定特别的审理程序 | 第67-68页 |
二、前科消灭制度 | 第68-69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5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5-76页 |
后记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