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思我国的陪审制度
论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导言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陪审制的诸种价值 | 第13-23页 |
第一节 体现司法民主 | 第13-15页 |
第二节 保障司法公正 | 第15-17页 |
第三节 保障人权和自由 | 第17-18页 |
第四节 增强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的联系 | 第18-19页 |
第五节 制约国家权力 | 第19-20页 |
第六节 使司法更加富有理性精神 | 第20-22页 |
第七节 维护司法独立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我国人民陪审制的现状 | 第23-29页 |
第一节 我国人民陪审制发挥的作用 | 第23-25页 |
一、缓解诉讼资源匮乏的问题 | 第24页 |
二、特邀陪审员的作用 | 第24页 |
三、专家型陪审员的作用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我国人民陪审制面临的困境 | 第25-26页 |
一、人民陪审制功能的蜕变 | 第25页 |
二、陪审员未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| 第25-26页 |
三、陪审员的流动性不强 | 第26页 |
第三节 我国人民陪审制困境形成的原因 | 第26-29页 |
一、社会历史层面的原因 | 第26-27页 |
二、立法层面的原因 | 第27-28页 |
三、思想观念层面的原因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我国人民陪审制改革的关键 | 第29-31页 |
第一节 司法开放的含义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司法开放的作用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我国人民陪审制改革的途径 | 第31-40页 |
第一节 明确陪审员的权利及义务 | 第31-33页 |
第二节 完善陪审员的选任方法 | 第33-35页 |
第三节 增加合议庭的陪审员数量 | 第35-36页 |
第四节 明确陪审案件的适用范围 | 第36-37页 |
第五节 部分案件陪审员的专业化 | 第37-38页 |
第六节 加强对陪审员的管理 | 第38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3-44页 |
后记 | 第44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