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4页 |
前言 | 第14-19页 |
·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选题的来源 | 第14-15页 |
·选题的意义 | 第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| 第15-17页 |
·国外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| 第15-16页 |
·我国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一章 限制竞争协议的行为分析 | 第19-34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含义与特征 | 第19-23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称谓的解读 | 第19-21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概念与特点 | 第21-23页 |
·我国反垄断法(草案)相关界定评析 | 第23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与反垄断法相关行为的关系 | 第23-25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与私人垄断的区别 | 第23-24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与企业合并的区别 | 第24-25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学理分析 | 第25-29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成因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| 第26-28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危害性与正当性 | 第28-29页 |
·中国限制竞争协议的实际情况及成因分析 | 第29-33页 |
·中国限制竞争协议的发展状况 | 第29-31页 |
·中国限制竞争协议的特点 | 第31-32页 |
·中国限制竞争协议的成因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二章 限制竞争协议的构成要件 | 第34-52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主体要件 | 第34-40页 |
·经营者 | 第34页 |
·经营者范围的“限定说”与“非限定说” | 第34-37页 |
·行业协会 | 第37-40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行为要件(一)——实质要件 | 第40-42页 |
·拘束的相互性 | 第40页 |
·拘束的共通性 | 第40-42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行为要件(二)——形式要件 | 第42-46页 |
·经营者间的合意 | 第42-44页 |
·相互协调行为 | 第44页 |
·合意和相互协调行为的关系 | 第44-45页 |
·行业协会的决议 | 第45-46页 |
·对市场的效果——一定交易领域内限制竞争 | 第46-50页 |
·一定的交易领域 | 第47页 |
·限制竞争 | 第47-49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成立问题 | 第49-50页 |
·公共利益的违反 | 第50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三章 限制竞争协议的违法判定规则 | 第52-73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本身违法规则 | 第52-56页 |
·各国限制竞争协议的本身违法规则的规定 | 第52-54页 |
·本身违法规则判定限制竞争协议违法性的优点 | 第54-55页 |
·附随性限制论对本身违法规则适用范围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合理原则 | 第56-59页 |
·合理原则的含义 | 第56-57页 |
·合理原则判定限制竞争协议违法性的操作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合理原则判定限制竞争协议违法性的特点 | 第58-59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适用除外制度 | 第59-66页 |
·欧盟的适用除外制度 | 第59-61页 |
·德国的适用除外制度 | 第61-63页 |
·日本的适用除外制度 | 第63-64页 |
·适用除外制度和合理原则判定限制竞争协议违法性的比较 | 第64-66页 |
·中国限制竞争协议的违法判定规则 | 第66-71页 |
·中国确定限制竞争协议违法判定规则应考量的因素 | 第67-68页 |
·本身违法的判定规则 | 第68页 |
·建立完备的限制竞争协议的适用除外制度 | 第68-7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四章 限制竞争协议的证据与证明 | 第73-87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中证据的作用及特殊性 | 第73-75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证据的作用 | 第73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证据的特殊性 | 第73-75页 |
·间接证据与合意的证明 | 第75-77页 |
·依据情况证据证明合意的典型判例分析 | 第75-76页 |
·依据情况证据证明合意的规则 | 第76-77页 |
·信息交换与合意的认定 | 第77-84页 |
·信息交换的反竞争性分析 | 第77-78页 |
·信息交换要求的市场结构 | 第78-80页 |
·信息交换认定为违法的要件 | 第80-82页 |
·交换信息的种类 | 第82页 |
·信息交换的方式 | 第82-83页 |
·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换活动和协议的认定 | 第83-84页 |
·情况证据的证明标准与证明责任 | 第84-86页 |
·情况证据的证明标准 | 第84-85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证明责任的分配 | 第85-8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第五章 限制竞争协议的制裁措施 | 第87-119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制裁措施简论 | 第87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行政制裁措施 | 第87-96页 |
·排除措施 | 第87-88页 |
·罚款措施 | 第88-94页 |
·行政制裁的处罚程序 | 第94-96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民事制裁措施 | 第96-104页 |
·反垄断法损害赔偿责任 | 第97-100页 |
·反垄断法民事制裁的保障制度 | 第100-103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在私法上的效力 | 第103-104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刑事制裁措施 | 第104-109页 |
·刑事制裁的方式 | 第104-106页 |
·刑事制裁措施的适用 | 第106-107页 |
·我国《反垄断法》草案刑事制裁措施的评介及重构 | 第107-109页 |
·限制竞争协议的宽免制度 | 第109-117页 |
·宽免制度的含义 | 第109页 |
·宽免制度的意义 | 第109-110页 |
·各国限制竞争协议的宽免制度 | 第110-116页 |
·中国《反垄断法》宽免制度的构建 | 第116-11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7-11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19-124页 |
·本文结论 | 第119-122页 |
·本文创新点 | 第122页 |
·展望 | 第122-1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4-132页 |
致谢 | 第132-134页 |
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