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基本电子电路论文--滤波技术、滤波器论文

电机系统EMI无源滤波器的研究与实现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·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·电机系统EMI无源滤波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1-16页
     ·EMI电源滤波器第11-13页
     ·EMI输出侧滤波器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滤波系统的寄生与耦合第14-16页
   ·电机系统EMI的类型及特点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共模分量和差模分量第16页
     ·EMI的传播途径第16-17页
   ·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9页
第2章 电机系统EMI相关问题的研究第19-31页
   ·引言第19页
   ·电源EMI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的分离第19-25页
     ·硬件方法检测共模噪声第19-21页
     ·软件方法计算差模噪声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分离技术的性能评价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分离结果第23-25页
   ·电机端共模电压的时域与频域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·轴电压、轴承电流的分析第26-30页
     ·轴电压和轴承电流的产生机理与测量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电机耦合参数共模等效电路的建立第27-29页
     ·基于电机耦合参数共模等效电路对轴承电流特性的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3章 电机系统EMI无源滤波器的设计第31-45页
   ·引言第31页
   ·电源滤波器的设计原理第31-33页
     ·设计指标第31-33页
     ·结构的确定原则第33页
   ·电源滤波器的结构以及参数计算第33-36页
     ·系统结构第33-36页
     ·参数计算第36页
   ·电源滤波器源阻抗和负载阻抗失配问题的解决方案第36-38页
   ·输出侧滤波器的设计原理第38-39页
   ·输出侧滤波器的结构以及参数计算第39-44页
     ·系统结构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参数计算第40-43页
     ·仿真结果第43-4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4-45页
第4章 滤波系统的实现以及性能的改进第45-64页
   ·引言第45页
   ·系统无源器件的高频特性第45-48页
     ·电感线圈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电容器第46-48页
   ·系统无源器件的设计与选择第48-50页
     ·电感线圈参数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磁饱和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电容器的选择第50页
   ·寄生参数的衰减第50-54页
     ·PCB平面绕组方案的提出第50-52页
     ·有效性验证第52-54页
     ·调试方法第54页
   ·耦合的分析与抑制第54-63页
     ·耦合参数的种类第54-56页
     ·感性耦合的分析与衰减第56-61页
     ·容性耦合的分析与衰减第61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5章 系统实验分析第64-72页
   ·电源滤波器第64-68页
     ·衰减寄生参数的实验结果第64-65页
     ·衰减耦合参数的实验结果第65-67页
     ·滤波器性能的对比第67-68页
   ·输出侧滤波器第68-71页
     ·反馈环节对输出侧滤波器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 ·三相电感磁饱和对衰减轴电压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 ·衰减电容寄生参数的实验结果第70-7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1-72页
结论第72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-81页
致谢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完善我国人民防空法律体系的思考
下一篇:基于ACE的本地信息交换平台设计与开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