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导流洞改建泄洪洞的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导流洞改建泄洪洞的发展现状 | 第12-15页 |
·紊流数学模型的发展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工程实例 | 第17-21页 |
第二章 导流洞改建为泄洪洞的基本型式与主要问题 | 第21-26页 |
·导流隧洞的特点 | 第21页 |
·导流隧洞改建的基本要求 | 第21-22页 |
·导流洞改建的基本型式 | 第22-24页 |
·导流洞改建泄洪洞连接段的水力学问题及本文的主要内容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有压洞垂直转弯衔接方式常规水力特性 | 第26-33页 |
·模型制作与测试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稳定运行条件下的压力特性 | 第27-30页 |
·闸门启闭过程中的压力特性 | 第30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有压洞垂直转弯衔接方式空化特性研究 | 第33-68页 |
·模型设计 | 第33-38页 |
·试验设备与测试方法 | 第38-42页 |
·空化的判别标准和计算方法 | 第42-45页 |
·试验成果及分析 | 第45-64页 |
·有压流初生空化数分析 | 第64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五章 有压洞垂直转弯段数值模拟 | 第68-82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68-71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71-72页 |
·计算成果 | 第72-8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六章 无压洞“龙抬头”衔接方式常规水力特性研究 | 第82-113页 |
·模型制作 | 第82页 |
·水面线及流速 | 第82-94页 |
·时均压力和水流空化数 | 第94页 |
·水流掺气情况 | 第94-108页 |
·空腔长度及通风量 | 第108-11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2-113页 |
第七章 无压洞“龙抬头”衔接方式空化特性研究 | 第113-122页 |
·模型设计 | 第113-115页 |
·试验成果 | 第115-12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1-122页 |
第八章 无压洞“龙抬头”衔接方式数值模拟 | 第122-137页 |
·紊流数学模型 | 第122-123页 |
·计算网格划分 | 第123-124页 |
·计算成果 | 第124-1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6-137页 |
第九章 结论 | 第137-1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9-148页 |
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| 第148-150页 |
致谢 | 第1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