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| ·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2-20页 |
| ·LEO空间环境效应 | 第12-17页 |
| ·LEO空间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| 第2章 试验方法 | 第21-26页 |
| ·材料与试样 | 第21-22页 |
| ·真空热循环试验材料 | 第21页 |
| ·真空紫外辐照试验材料 | 第21-22页 |
| ·真空热循环试验 | 第22-23页 |
| ·真空紫外辐照试验 | 第23-24页 |
| ·材料分析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质量损失测量 | 第24页 |
| ·拉伸性能测试 | 第24页 |
| ·表面形貌观测 | 第24-25页 |
| ·表面成分分析 | 第25页 |
| ·光学参数测定 | 第25-26页 |
| 第3章 CF/EP层合板的真空热循环效应 | 第26-45页 |
| ·引言 | 第26页 |
| ·CF/EP层合板质量损失 | 第26-27页 |
| ·CF/EP层合板表面形貌 | 第27-29页 |
| ·CF/EP层合板热应力与线膨胀系数 | 第29-35页 |
| ·热循环后CF/EP层合板内部热应力 | 第29-31页 |
| ·CF/EP层合板线膨胀系数 | 第31-35页 |
| ·单方向“零膨胀系数”材料的设计 | 第35-36页 |
| ·CF/EP层合板组织形貌与拉伸性能分析 | 第36-39页 |
| ·CF/EP层合板拉伸断口形貌 | 第36-37页 |
| ·CF/EP层合板拉伸强度 | 第37-39页 |
| ·CF/EP层合板拉伸模量 | 第39页 |
| ·有效拉伸模量分析 | 第39-44页 |
| ·自洽方法 | 第39-40页 |
| ·广义自洽方法 | 第40-41页 |
| ·Mori-Tanaka方法 | 第41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第4章 Al/Kapton薄膜热循环与真空紫外辐照效应 | 第45-56页 |
| ·引言 | 第45页 |
| ·Al/Kapton薄膜的真空热循环效应 | 第45-50页 |
| ·Al/Kapton薄膜质量损失 | 第45-46页 |
| ·Al/Kapton薄膜表面电阻率 | 第46-47页 |
| ·Al/Kapton薄膜表面形貌 | 第47-50页 |
| ·Al/Kapton薄膜表面光学参数 | 第50页 |
| ·Al/Kapton薄膜的真空紫外辐照效应 | 第50-54页 |
| ·Al/Kapton薄膜质量损失 | 第50-51页 |
| ·Al/Kapton薄膜表面形貌 | 第51-54页 |
| ·Al/Kapton薄膜表面光学参数 | 第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| 第5章 Upilex薄膜的真空紫外辐照效应 | 第56-67页 |
| ·引言 | 第56页 |
| ·Upilex薄膜质量损失 | 第56-57页 |
| ·Upilex薄膜表面形貌 | 第57-58页 |
| ·Upilex薄膜表面成分 | 第58-64页 |
| ·Upilex薄膜表面光学参数 | 第64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| 结论 | 第67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2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