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学论文--经济学基本问题论文--经济范畴论文

市场竞争、经济绩效与产业集中--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集中的实证研究

第1章 导论第1-18页
 一、 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第9-11页
 二、 对现有研究的简要回顾第11-15页
 三、 研究视角与基本框架第15-18页
第2章 集中的含义及衡量方法第18-31页
 一、 集中的概念及其含义第18-19页
 二、 产业集中的衡量方法第19-26页
  1. 集中率第19-21页
  2. 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第21-22页
  3. 赫芬达尔指数第22-24页
  4. 其他集中指数第24-25页
  5. 衡量方法的选择第25-26页
 三、 集中度衡量方法的局限性第26-29页
  1. 市场规模的影响第26页
  2. 市场定义的困难第26页
  3. 对进出口的忽视第26-27页
  4. 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发展第27-29页
 四、 指标选择、产业和市场分类第29-31页
  1. 指标的选择第29页
  2. 产业的分类第29-30页
  3. 市场的划分第30-31页
第3章 经济发展中的集中过程第31-43页
 一、 倒“U”型假说的提出第31-33页
 二、 产业集中变化的总体趋势第33-37页
  1. 美国第33-35页
  2. 其他国家第35-37页
 三、 制造业集中的变化趋势第37-43页
  1. 美国第37-39页
  2. 日本第39-40页
  3. 英国第40-41页
  4. 其他国家第41-43页
第4章 中国制造业的集中状况第43-62页
 一、 工业的一般集中状况第43-45页
 二、 制造业行业的集中状况第45-53页
 三、 行业特征与集中度差异第53-56页
  1. 市场容量的大小第53-54页
  2. 企业数量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3. 企业平均资产第55-56页
 四、 制造业集中的国际比较第56-58页
 五、 产业分散化的形成原因第58-59页
 六、 产业分散化的经济后果第59-62页
第5章 中国制造业集中的变化趋势第62-79页
 —、 改革开放初期的逆集中化过程第62-67页
 二、 经济转型与制造业的逆集中化第67-70页
 三、 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集中化趋势第70-74页
 四、 市场竞争、换位与产业集中第74-79页
  1. 市场换位与集中率第74页
  2. 50家最大企业的市场换位第74-76页
  3. 行业市场换位及份额变化第76-79页
第6章 中国制造业集中与市场结构第79-95页
 一、 产业集中与市场势力第79-80页
 二、 市场结构分类的集中度标准第80-83页
 三、 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状况第83-85页
 四、 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国际比较第85-86页
 五、 关于中国的原子型市场结构第86-90页
 六、 寡头主导型的市场结构第90-93页
 七、 主导企业与规模分布结构第93-95页
第7章 产业集中、创新与效率第95-108页
 一、 企业创新能力和R&D支出第95-97页
 二、 市场集中与技术创新能力第97-101页
 三、 市场集中与X非效率第101-105页
  1. 集中与X非效率第101-102页
  2. 全部制造业的情况第102-103页
  3. 机械制造业的情况第103-104页
  4. 低集中产业管理无效率的原因第104-105页
 四、 产业集中与生产效率第105-108页
第8章 对集中与利润关系的考察第108-119页
 一、 集中与利润:理论考察第108-111页
 二、 集中与利润:实证研究综述第111-113页
 三、 对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第113-116页
  1. 指标的选择第113页
  2. CR_8与利润率第113-115页
  3. H指数与利润率第115页
  4. 相关分析第115-116页
 四、 对制造业利润率差异的解释第116-119页
第9章 政府管制及政策调整方向第119-125页
 一、 政府管制和政策目标的双重取向第119-120页
 二、 促进产业适度集中,制止低效过度竞争第120-122页
 三、 尽快出台有关反垄断的政策法规第122-125页
附录 1995年中国521个制造业小行业集中度第125-135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135-140页
后记第140页

论文共1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
下一篇:信息技术(IT)产业竞争战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