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活动和太阳风扰动的电离层响应特征研究
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3页 |
目录 | 第13-16页 |
表格 | 第16-17页 |
插图 | 第17-2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20-32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3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页 |
·科学数据 | 第23-31页 |
·法国DEMETER卫星数据 | 第23-30页 |
·其他数据 | 第30-31页 |
·本章总结和后续章节内容安排 | 第31-32页 |
第二章 电离层背景特征及观测模型 | 第32-68页 |
·引言 | 第32-3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3-38页 |
·磁静条件 | 第33-34页 |
·电离层观测模型建立方法 | 第34-38页 |
·朗缪尔探针 | 第38-47页 |
·电子数密度 | 第38-41页 |
·电子温度 | 第41-47页 |
·等离子体分析仪 | 第47-58页 |
·O~+数密度 | 第47-51页 |
·H~+和He~+数密度 | 第51-56页 |
·离子温度 | 第56-58页 |
·VLF电场功率谱 | 第58-64页 |
·赤道EM波频段 | 第58-63页 |
·HISS频段 | 第63-64页 |
·功率谱模型及其统计误差 | 第64页 |
·总结和讨论 | 第64-68页 |
第三章 地震电离层异常统计研究 | 第68-82页 |
·引言 | 第68-6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69-72页 |
·地震电离层异常定义 | 第69-71页 |
·地震选取及分类 | 第71页 |
·背景场及地震时、空、频尺度选取 | 第71-72页 |
·等离子体地震电离层异常特征 | 第72-75页 |
·VLF电场功率谱地震电离层异常特征 | 第75-80页 |
·总结和讨论 | 第80-82页 |
第四章 典型震例的地震电离层异常研究 | 第82-100页 |
·引言 | 第82-8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83-84页 |
·VLF电场功率谱异常分析 | 第84-92页 |
·中国周边的VLF信号发射站特征 | 第84-86页 |
·参数确定 | 第86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86-88页 |
·讨论 | 第88-92页 |
·等离子体异常分析 | 第92-96页 |
·玉树地震 | 第92-93页 |
·汶川地震 | 第93-95页 |
·于田地震 | 第95-96页 |
·示范区电离层时序特征分析 | 第96-98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98-100页 |
第五章 磁层-电离层对太阳风扰动的响应研究 | 第100-110页 |
·引言 | 第100页 |
·数据和仪器 | 第100-101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101-108页 |
·WIND飞船对太阳风的监测 | 第101-102页 |
·TC_1卫星对近地磁尾的观测 | 第102-103页 |
·地球同步轨道高能粒子观测 | 第103-105页 |
·地球同步轨道磁场和地磁台站磁场观测 | 第105-106页 |
·DEMETER卫星对电离层F2层的观测 | 第106-108页 |
·总结和讨论 | 第108-110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0-114页 |
·主要研究结果 | 第110-113页 |
·未来工作的展望 | 第113-1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4-122页 |
承担项目和发表文章 | 第122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-125页 |
简历 | 第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