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电机论文--发电机、大型发电机组(总论)论文--内燃发电机论文

柴油发电机电子调速器的设计与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目录第7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·调速的必要性第10-12页
   ·调速的原理第12-13页
   ·调速器的基本性能指标第13页
   ·柴油机调速器的发展历程第13-14页
   ·柴油机调速器的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5-17页
第2章 柴油机工作原理与数学模型第17-25页
   ·柴油机工作原理第17页
   ·柴油机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7-24页
     ·柴油机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8-22页
     ·执行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2-2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3章 控制系统总体设计第25-36页
   ·系统构架第25-26页
   ·系统功能描述第26-27页
   ·系统硬件结构第27-30页
     ·S3C2440 的介绍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嵌入式总体平台第29-30页
   ·系统软件环境第30-35页
     ·嵌入式 Linux 系统介绍第30-34页
     ·嵌入式 Linux 开发流程第34-3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4章 柴油发电机调速系统的硬件部分设计第36-59页
   ·模拟电子转速调节电路的设计第36-45页
     ·控制系统框架和功能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各功能模块介绍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·负载的前馈回路模块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速度采集检测模块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·怠速/额定转速切换模块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·速度的调节模块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·控制输出限制模块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·功率输出模块第45页
   ·数模接口设计与实现第45-58页
     ·参数设定接口的硬件部分实现第46-54页
       ·数字电位器的介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·数字电位器电路的实现第47-54页
     ·GPIO 控制命令接口的硬件部分实现第54-55页
     ·速度显示接口的硬件部分实现第55-5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5章 柴油发电机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底层驱动的实现第59-92页
   ·Linux 设备驱动技术的简介第60-62页
   ·Linux 字符设备驱动的编写方法第62-66页
     ·Linux 设备驱动的主次设备号第62-63页
     ·Linux 设备驱动的注册与卸载第63-64页
     ·Linux 设备驱动的初始化与清除第64页
     ·Linux 设备驱动的文件操作数据结构的实现第64-66页
   ·参数设定接口的设备驱动部分的实现第66-81页
     ·边缘触发型数字电位器设备驱动的实现第67-71页
     ·I~2C 控制的数字电位器设备驱动的实现第71-81页
       ·S3C2440 主控制器驱动的实现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·数字电位器从设备驱动的实现第79-81页
   ·GPIO 控制命令接口的设备驱动的实现第81-83页
   ·速度显示设备驱动与单片机程序的实现第83-88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速度采集程序的实现第84-86页
     ·速度传输设备驱动实现第86-88页
   ·系统运行状态监控的设备驱动部分的实现第88-9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1-92页
第6章 监控与管理系统人机界面的 QT 实现第92-112页
   ·Qt/Embedded 介绍第92-95页
   ·Qt/Embedded4.4 在 S3C2440 平台的移植第95-97页
   ·Qt 图形界面设计机制第97-100页
     ·Qt/Embedded 图形引擎实现技术第97-98页
     ·Qt/Embedded 事件驱动技术第98-100页
   ·调速系统图形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实现的关键技术第100-111页
     ·运行参数设置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报警管理第101-106页
     ·运行和报警数据查询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配置参数的存储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核心监控主界面的实现第108-11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1-112页
第7章 柴油发电机速度鲁棒调节算法的研究第112-130页
   ·H_∞回路成形算法的基本特点第112-113页
   ·互质因式摄动系统的鲁棒稳定第113-119页
   ·H_∞回路成形算法的设计步骤第119-121页
   ·回路成形分析与权函数的选择原则第121-124页
   ·柴油机转速的 H∞回路成形控制器的设计第124-12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9-130页
第8章 总结与展望第130-132页
   ·本课题研究总结第130-131页
   ·未来工作展望第131-132页
参考文献第132-137页
致谢第137-13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8-140页

论文共1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学校文化建设策略研究
下一篇:美国《反海外贿赂法》中“反贿赂条款”法律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