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光网络技术及其应用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6页 |
·相关背景 | 第9-10页 |
·传统网络的限制 | 第9页 |
·业务模式的变化 | 第9-10页 |
·项目可行性 | 第10-14页 |
·智能光网络的诞生 | 第10-11页 |
·ASON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| 第11-14页 |
·项目建设依据 | 第14页 |
·论文主要内容和工作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概述 | 第16-21页 |
·ASON的产生和优势 | 第16-17页 |
·业务配置 | 第16页 |
·带宽利用率 | 第16页 |
·业务保护和动态业务恢复 | 第16-17页 |
·智能光网络的基本概念 | 第17-20页 |
·智能光网络的特点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智能光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信令 | 第21-31页 |
·智能光网络的体系结构 | 第21-27页 |
·获取智能光网络的总体结构 | 第21-22页 |
·获取智能光网络的传送平面 | 第22页 |
·获取智能光网络的控制平面 | 第22-25页 |
·获取智能光网络的管理平面 | 第25页 |
·获取智能光网络的相关接口 | 第25-27页 |
·智能光网络协议信令 | 第27-31页 |
·路由协议 | 第27-28页 |
·信令协议 | 第28-31页 |
第四章 智能光网络相关标准和网络功能 | 第31-36页 |
·智能光网络相关标准 | 第31-32页 |
·OIF(光互联网论坛) | 第31页 |
·IETF(因特网工程任务组) | 第31页 |
·ITU-T(国际电信联盟-电信标准部) | 第31-32页 |
·ASON的网络功能 | 第32-36页 |
·控制拓扑自动发现 | 第32-33页 |
·业务拓扑自动发现 | 第33页 |
·端到端业务配置 | 第33-34页 |
·Mesh组网保护和恢复 | 第34-36页 |
第五章 智能光网络的引入和演进 | 第36-45页 |
·引入智能光网络的目标 | 第36-38页 |
·提高网络生存性 | 第36-37页 |
·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 | 第37页 |
·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 | 第37-38页 |
·简化网路结构和节省运维成本 | 第38页 |
·多厂商环境下端到端电路配置 | 第38页 |
·智能光网络的应用范围 | 第38-39页 |
·ASON引入的原则和策略 | 第39-42页 |
·现网核心节点的调度模式 | 第39-40页 |
·核心节点引入ASON的策略 | 第40页 |
·ASON引入对光纤拓扑的要求 | 第40-41页 |
·ASON引入对DCN的选择 | 第41页 |
·ASON引入对业务的考虑 | 第41页 |
·ASON引入对网管的考虑 | 第41-42页 |
·ASON引入的总体原则 | 第42页 |
·ASON引入对设备的要求 | 第42-43页 |
·业务保护 | 第42页 |
·业务迁移 | 第42-43页 |
·互联互通 | 第43页 |
·智能光网络对规划和运维部门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·智能光网络对网络规划的影响 | 第43页 |
·智能光网络对网络运维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第六章 智能光网络的应用方案 | 第45-76页 |
·智能光网络的整体应用方案 | 第45页 |
·辽宁电信锦州本地网MESH组网详细方案 | 第45-46页 |
·ASON网络的规划过程 | 第46-60页 |
·规划流程 | 第46-47页 |
·确定规划目标和策略 | 第47页 |
·收集网络信息 | 第47-49页 |
·分析网络业务 | 第49-51页 |
·设计网络结构 | 第51-54页 |
·规划网络容量 | 第54-58页 |
·网络容量验证和网络安全性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ASON网络规划的实施 | 第60-67页 |
·规划复用段 | 第60页 |
·ASON网络与传统SDH网络的融合 | 第60-64页 |
·ASON网络中低阶业务的规划 | 第64-65页 |
·ASON网络节点ID规划 | 第65-66页 |
·ASON网络时钟规划 | 第66页 |
·大型ASON网络的规划 | 第66-67页 |
·ASON网络规划在本地网中的实际应用 | 第67-76页 |
第七章 智能光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设计总结 | 第76-79页 |
·辽宁电信锦州本地网采用智能光网络技术的必要性 | 第76页 |
·智能光网络技术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| 第76-77页 |
·锦州本地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