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经济法论文

论旅游者的时间浪费请求权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前言第10-12页
 一、研究背景第10页
 二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(一) 研究目的第10-11页
  (二) 研究意义第11页
 三、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-12页
  (一) 研究思路第11页
  (二) 研究方法第11-12页
第一章 旅游时间之研究第12-17页
 一、时间的概述第12-13页
  (一) 时间的现代意义第12页
  (二) 时间的属性第12-13页
  (三) 时间价值性的思考第13页
 二、时间的法律意义第13-14页
 三、旅游时间的分析第14-17页
  (一) 旅游的本质第14-15页
  (二) 旅游时间的价值第15页
  (三) 旅游时间的法律保护第15-17页
第二章 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的分析第17-31页
 一、"非财产上损害商业化理论"的研究第17-18页
  (一) "非财产上损害商业化理论"的出现第17-18页
  (二) "非财产上损害商业化理论"的演变第18页
 二、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的性质第18-24页
  (一) 时间浪费与精神损害第18-22页
  (二) 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的法律属性第22-23页
  (三) 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与一般精神损害赔偿的区别第23-24页
 三、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的合理性分析第24-29页
  (一) 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第24-25页
  (二) 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的学理依据第25-29页
 四、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制度的意义第29-31页
  (一) 对于旅游者的意义第29页
  (二) 对旅行业者的意义第29-31页
第三章 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的构成要件第31-36页
 一、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的归责原则第31-32页
 二、违约行为第32-33页
 三、损害事实第33-35页
  (一) 旅游者的时间浪费第33-34页
  (二) 旅游者的精神利益蒙受损失第34-35页
 四、因果关系第35-36页
第四章 建立我国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制度的探索第36-49页
 一、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时间浪费请求权制度的比较法分析第36-39页
  (一) 德国模式第36-38页
  (二) 我国台湾地区模式第38页
  (三) 德国模式与台湾模式之比较第38-39页
 二、我国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制度的立法现状第39-41页
  (一) 我国关于旅游合同的立法现状第39-40页
  (二) 我国关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第40-41页
 三、建立我国的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制度的建议第41-49页
  (一) 我国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制度的立法途径第42-43页
  (二) 我国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制度的归责原则第43页
  (三) 我国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制度的期限问题第43-44页
  (四) 我国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制度的适用原则第44-46页
  (五) 我国旅游者时间浪费请求权制度的有关限制问题第46-49页
结论第49-50页
参考书目第50-53页
致谢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理性主义还是反理性主义--关于温特式建构主义的思考及其他
下一篇:IPSec在银行无线网络中的应用研究